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乡统筹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协调政策体系研究

时间:2024-05-09

王永峰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的指示,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和大幅改善,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某些问题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显著则是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

基于目前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存在的问题更为明显,而“软件建设”问题的核心则在于师资水平的差距。不同层级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质差异表现非常明显,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都存在梯度性差距。

从某种角度分析,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不公平”,因此,逐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努力实现教育相对公平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某种角度分析,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就是优化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打破目前“固化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师队伍均衡配置,概括起来讲,可以分为“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主要的模式。但是,目前对于乡村幼儿园教师而言,不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存在着现实问题与阻碍。

(一)职业吸引力较弱,难以获得优秀师资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属于“铁饭碗”性质的“编制岗位”非常缺乏,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与其他学段相比差距明显,发展空间和机会有限。因此,难以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幼师队伍。具体而言,首先,部分乡镇没有独立设置的公办幼儿园,甚至连“校带园”也配置不齐。因此,乡村幼儿园几乎没有招聘在编岗位的名额,也就无法吸引优秀毕业生前来工作。部分在岗人员甚至“健康证”都没有,更遑论是否持有“本科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其次,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较差,生活和工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许多在职的优秀教师都竭尽全力调离当前岗位,加入到县城或城市优质园所。这种情况导致乡村幼儿园不仅无法吸引优秀人员,相反,原有优秀人员还要不断流失。乡村和城市园所的教师队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越加明显。

(二)内在发展动力匮乏,教师专业成长缓慢

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的条件保障,然而部分乡村幼儿园在岗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缺少必要的热情和需求,导致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而言,首先,乡村幼儿园的部分教师为“转岗教师”,这部分群体中“老、弱、病、休”又占据较大比例,且对于幼儿园的工作岗位认同感很低,对于新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缺乏内在的职业发展需求和动力,客观上导致专业发展缓慢。其次,部分幼兒园教师为聘用制岗位,跳槽情况屡见不鲜,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许多教师缺乏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同样也没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动力,导致自身专业素质发展迟缓。

二、城乡统筹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打破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的僵局,重点在于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教师作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实现城乡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实现城乡幼儿园教师队伍均衡化发展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实现幼儿园教师均衡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岗位流动的管理机制

从某种角度分析,探索建立岗位流动的管理机制,需要将“人、财、物、权”几个要素协调平衡,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该项工作由教育等相关部门牵头,商讨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支教。城乡统筹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协调政策重点在于实现师资力量的域内流动,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鼓励师资,尤其是优质师资积极流动。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政策”“经费支持”以及“生活保障”等几个方面。

首先,鼓励政策可以从“职称评聘优先”“落实编制优先”“选拔提干优先”等几个方面人手,激发优质师资到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的乡村园所工作的主动性。比如,规定符合条件的优质师资累积在乡村地区服务达到政策要求,且考核合格,则可以获得上述政策赋予的权益。

其次,在经费支持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也应当考虑设立专项经费,为投身基层相对艰苦地区的教师提供“基层工作补贴”,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使其能够安心长期工作和服务。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单身宿舍”“教工食堂”“交通补助”等实际问题,切实解决流动教师的后顾之忧,只有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够保证教师们安心工作,长期服务,改善当地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

(二)教研引导,助推基础薄弱教师专业发展

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将优质师资“引进来”,还需要本地教师“走出去”。当前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师资中,转岗教师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尤其是乡村地区,针对这些群体,还有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教师,进行系统的教研引领和指导刻不容缓。具体措施包括“教育理念、资源开发、保教方法、职业规划”等几个方面的教育培训。

首先,上级业务部门应当脚踏实地地开展培训活动。各县区的学前教育教研员和相关人员应当积极组织教研培训活动,对转岗教师和基础薄弱教师进行“教育理念、资源开发、保教方法、职业规划”等主题的培训和引导。逐步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技能等方面的素养均衡发展。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组织转岗教师等群体到优质幼儿园进行“影子学习”,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保教技能,并且感受优质园所“潜在课程”的熏陶和影响,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方面有所提升和转变。

其次,在教研员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区域内教师之间应该开展更多的交流研讨活动,由当地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承担“传、帮、带”的责任,定期向发展缓慢的园所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交流内容可以包括多个方面,诸如特色教育资源或课程的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或者风俗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包括游戏活动、文化活动、教育活动等。

(三)保障待遇,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

民办幼儿园教师同样是一支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培养优质的民办教师队伍,为乡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立足当前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在客观上促进区域内师资队伍的均衡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提升教师素质需要必备的外在保障条件,单纯要求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不给予其应有的激励和保障,则势必无法实现取得理想效果。相关部门应当从物质激励人手,保障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通过“普惠性幼儿园政策奖补”“分发学前教育优惠券”“民办幼儿园教师工龄补贴”“逐步完善五险一金福利待遇”等方面探究财政补贴的可行性,并且在评职称方面也给予一定的考虑,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则可以根据其在基层服务的年限,在其考取编制岗位时予以相应的照顾,助推教师主动进行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客观上为乡村幼儿园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责任编辑:黄可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