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东北方言词缀“子”

时间:2024-05-09

孙宁

摘要:东北方言词缀中,“子”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它既有增强语气及幽默感的作用,也有语法上变动词为名词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东北方言大辞典》中选取语料,从词缀“子”的分布、使用规律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东北方言;词缀;子

一、词缀“子”的分布

(一)加词缀“子”的名词

1.按意义分类

根据《东北方言与文化》中的分类标准,将东北方言词汇中与普通话词语差别较大的名词分为10类,分别为建筑、居所;身体部位;身体用具;服饰;植物;动物;形容人的名词;地理、气候、自然类;食物、时间。

(1)建筑、居所:仓子、地窨子、马架子、撮落子、笆篱子、票房子、堂子、窝子。

(2)身体部位:肚囊子、耳台子、耳丫子、脚丫子、肋叉子、嘴丫子、争嘴窝子、尾巴根子、牙花子。

(3)生活用具:棒子、电匣子、戏匣子、马勺子、电驴子、三驴子、水舀子、丝挂子、笤帚蘼子、线板子、线轴子、铁筷子、马褥子、马架子、花撑子。

(4)服饰:大布衫子、褂子、耳钳子、金钳子、金镏子、镏子、裤鼻子、裤兜子、水袜子、鞋鼻子。

(5)植物:猫爪子、松明子、暴马子、玻璃轰子、玻璃叶子、老场子、老虎膝子、蓼吊子、柳树障子。

(6)动物:老抱子、狗蹦子、狗驼子、黑瞎子、黄皮子、豆鼠子、牛亡子、耗子、蝇子、野鸡脖子、羊剌子、土球子、刨栏子、欧子、母抱子、鹁鸽子、豆触子。

(7)形容人:彪子、病秧子、车老板子、地痞子、二半潮子、二杆子、二混子、二赖子、二五子、二椅子、生杂子、弓肩子、胡子、花舌子、豁牙子、尖子。

(8)地理、气候、自然:冰溜子、冰坨子、米糁子、雪窝子、冰锥子、冰车子、崴子、漂垡子、漂垡甸子、偏坡棱子、草甸子、池梗子、甸子、陡棱子、垡甸子、沟塘子、河夹信子、荒地格子、回水窝子、井湾子。

(9)食物:馇子、刺嫩芽子、大饼子、焖子、面起子、油嗍子、香油倮子、香油坯子、酸汤子、苏耗子、山丁子、山梨蛋子、大肉样子、酒梢子、馃子、卤子、散搂子、豆面卷子、黄面团子、高粱挠子、黏耗子、黏团子。

(10)时间:晌午头子、苦春头子、秋头子、年闲子。

从上述10类方言名词中可以看出,东北方言名词中带词缀“子”的三音節词占明显优势。

东北人性格豪爽大气,喜好双音节词。因此他们说三音节带“子”词缀的词语时,一般将中间的字重读并拉长,如“冰溜——子”,听起来有四音节的效果。另外,词缀“子”通常有表示“小”的意思,东北方言名词中多“子”也体现了东北人将庞然大物视如草芥的粗犷豪气的性格特点,如“老林子”。

2.加词缀“子”的名词的构词特点

(1)名词+子

①名词不加“子”也可以单独使用的类别

如:蝇子、马勺子、蚂蚱子、地痞子、胳膊肘子、脖梗子、耗子、脑勺子、山包子。

这类词去掉“子”也不影响使用。

“胳膊肘往外拐。”

“遣一能干的小耗前去打听。”(《红楼梦》第十九回)

②一般不去掉“子”使用的名词类别

老爷子、胡子、冰坨子、孩伢子、电匣子、山丁子、池梗子、馇子、笆篱子

这类词语一般不去掉“子”使用。“老爷子”去掉“子”仍然是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词语“老爷”,但语义发生了变化。“老爷”是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封建社会下人对于家里长辈男主人的称呼;而“老爷子”也显示对人的尊敬,多是年轻人对长辈表示亲密的称呼;也指父亲,如“我们家老爷子”“你们家老爷子”。

“胡子”在东北方言中与普通话中的“胡须”意思不同。“胡子”指土匪。这里“胡”不能单独使用。

“电匣子、戏匣子、话匣子”都指收音机,因外形四方而被称为“匣子”。一些新兴事物如收音机、摩托车等,除了音译,人们会将之与旧事物联系,加上新的特点而成词,如“电驴子”。

东北与俄罗斯相邻,因此不少方言词是从俄语中音译过来的,有人认为意为“监狱”的“笆篱子”就是音译。

③其他词性+名词+子

如:扑了蛾子、小鱼浆子、苦春头子、酸汤子、黏耗子、矬巴子、矬地缸子。

“扑了蛾子”是拟声词加名词加词缀“子”构成的。东北人性格幽默风趣,说话注重生动形象。“小鱼浆子”等词是由形容词加名词加词缀“子”构成。这类词一部分是中性,如“小鱼浆子、酸汤子、黏耗子”;一部分含有贬义、嘲讽的意义,如“矬巴子、矬地缸子”。

(2)动词+子

如:花撑子、电滚子、网操子、腰别子、蝇甩子、手闷子、袜装子、豆面卷子、狗蹦子、豆破子。

这类词结构为“n+v+子”。“蝇甩子”指用来甩走、驱赶蚊蝇的用具;“豆面卷子”指将面片卷起熟豆面的食品。普通话中也有类似的构词方法,如“叉子”是指叉起食物的用具,“骗子、刷子”等也都是动词加词缀“子”而形成名词。这里的“.子”与英语中的“-er”异曲同工。

上述举的几个例子也有不同。“腰别子”指别在腰间的小匕首,是“处所+动作+子”;“蝇甩子”是“对象+动作+子”。这点在词文中仍有补充说明。

“豆破子”中“破”有形容词词性,但语义上来讲,指“把黄豆磨一遍,破开做饲料”,因此“破”应当作动词。

(3)形容词+子

如:青乖子、黑瞎子。

“青乖子、黑瞎子”都指动物,意为青蛙和黑熊。

(二)加词缀“子”的动词

1.v+n+子

如:摔面子、摔脸子、耍嘴皮子、耍小脸子、挂幌子、挂里子、喊号子、灌黄汤子、归棱子、扯绺子、扯皮子。

一些词语如“摔面子”中的“面子”可以单独使用,如“好面子、抹不开面子”;“磨破了嘴皮子”。另外一些多为固定搭配,如“喊号子”。endprint

出娄子、触胡子、串笼子、攒料子、托壳子、挖门子、剜门子、甩剂子

这类词语意义与原本的动词名词组合的意义差异巨大。如“出娄子”与“捅娄子”近义,指出坏事、出大事。“托人情关系”在普通话里是“走后门”,东北话里“挖门子、剜门子”也是这个意思。

2.V+量+子

如:凑份子、赶份子、丢份子、收份子。

“丢份子”中的“份子”指“身份”,其他三个词中的“份子”均指“礼、钱”的意思。

3.v+adj+子

如:不上亮子。

意为“不听、不就范”。

4.v+v+子

如:打吵子、逗闷子。

5.v+adi+子

如:扎猛子。

加词缀“子”的动词一般都不能去掉“子”。1.2.3.1.2.5都是固定搭配。

(三)加词缀“子”的量词

如:撇子、措子、角子、抿子、帮子、垡子、阵子、程子。

其中,“撇子、措子、角子、抿子、程子、阵子”前可以加数词,“一撇子、两撇子、一角子肉、这一阵子、帮子”等;“垡子”前一般加代词“这”:“这垡子”。

二、词缀“子”的使用规律

(一)从语音角度看

1.x+y子

如:四輪子、电驴子、戏匣子。

这类词将前面的修饰语去掉词仍然是一个可以独立运用的词语,“轮子、匣子、电匣子”。因此它们与“仓子、堂子、角子”相同,都属于单音节名词加词缀“子”。

2.xy子

如:心坎子、烟油子、尿水子、哈喇子、坟圈子、房框子、螳螂子、地痞子、门槛子。

这类词是双音节词加词缀“子”构成的,多为名词。

3.xy+z子

如:尾巴根子、苦春头子、胯骨轴子、胳膊肘子、黄面团子、高粱挠子。

这类词大多可以拆分开,将前两个字去掉,也可以成词,如“肘子、团子”等。因此可以看作前面的修饰限定语修饰词面加词缀“子”的单音节名词。

综上,从字节上看,东北方言中加词缀“子”的多为三个字的词语,但从语音角度上看,多为单音节词加词缀“子”。

(二)从语义色彩角度看

1.嘲讽、贬义

如:醋篓子、矬巴子、矬地缸子、贱皮子、黑瞎子、棺材瓤子、大学漏子、土包子。

东北人性格豪爽、风趣、泼辣,东北方言有着幽默、生动、粗糙、有张力的鲜明特点。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只有亲近的人才能互相“揭短”、开玩笑。东北方言中的玩笑话语形式较多,其中包含指责、嘲笑,但玩笑的形式又弱化了这一点。东北人相互之间具有“攻击性”的“笑骂”和“贬低”意味着说话人之间非常熟悉、亲密,没有隔阂、芥蒂,有巩固情感和使气氛轻松的效果。

2.表示亲昵

如:你小子、老爷子、丫头片子。

“丫头片子”有时含有轻蔑的意思,但在交谈中可以表现出“无奈、宠溺”的意思,如“你这小丫头片子,真拿你没办法。”“你小子”可以表示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的亲昵。“老爷子”不作为“父亲”的意思讲的时候,也表示做出称呼的人对被称呼的人感到亲近。

(三)从语法角度看

1.与普通话的区别

《东北方言文化》中提出,东北方言带词缀“子”的名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话中儿化韵,一类是普通话中不带词缀的。

如:雨点子、雨点儿;

石灰窑、石灰窑子。

2.词缀“子”的语法意义

词缀“子”的主要语法意义是改变词性,一般是“动词+子”变成名词的形式,也有“形容词+子”变名词的,但数量相对较少。在表示职业、工具这类的名词中,更多用到“V+子=n”的形式。

如:海碰子(在海里碰运气、捞生活的人)、车豁子(司机)、水舀子(舀水的工具)、丝挂子(一种渔网)。

这类词也分为多种。“水舀子”中的“水”是“舀”的对象;“海碰子”里的“海”是“碰”所在的地点;“丝挂子”里的“丝”是“挂子”的材料;“车豁子”里的“车”和“豁”则不能直接连起来用字面意思解释。

(四)从语用角度看

1.修辞

比喻:矬地杠子、衣裳架子、傻狍子、破鞋头子、扒茄子。

借代:豁牙子、唐大爪子、徐大眼珠子、李大肚子。

东北人说话讲求生动形象,经常以物来比人,如“衣裳架子”形容人身材好;但讽刺的居多。另外,东北人喜欢用一个人的特征来称呼他,形式多为“姓+大+n+子”。不仅活泼诙谐,也令人印象深刻。

2.语用频率

论文《新邵寸石方言“子”和“唧”的研究》中,作者提到带词缀“子”的方言名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东北方言中有同样的情况。东北方言中名词带词缀“子”的多是生活中不甚贵重、含有地方特色的事物,如“水舀子”;新出现的淋浴喷头等则不说“喷头子”。带“子”的动物名词也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如“黑匣子”—黑熊,而没有“孔雀子”这个说法。

对于新兴事物,如摩托、收音机等,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常常倾向于用已知的相似事物去表述新兴事物,这种相似有作用相似、外形相似,等等。如摩托和驴都有载人、物运输的功能,因此东北人称摩托为“电驴子”;收音机与盒子都是长方体,但是收音机用电,可以播放戏曲等声音,又是外来的,因此称“电匣子、戏匣子、洋戏匣子”等。《语言学纲要》提到,“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表示生活中最经常碰到的事物,是稳固而不易起变化的,”词汇的演变需要一定的过程。近年来,东北方言中已经较少见到“电驴子、戏匣子”这种称呼,大家已经开始用音译“摩托”和普通话“收音机”来称呼,这也属于词语的替换现象。

(五)从语法角度看endprint

东北方言中带词缀“子”的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东北方言文化》一书认为,山东方言与东北方言中带词缀“子”的名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话中儿化韵的词,如“雨点——雨点子”;一类是普通话中不带词缀的词,如“下巴——下巴颏子”。

另外,东北方言中地名常常加词缀“子”,如著名小品《不差钱》中丫蛋的家乡就是“石嘴沟子”。还有一些以姓氏命名的如“王家堡子、孙家堡子”等。

三、词缀“子”的发展趋势

(一)历时角度看

1.比例变化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语言也在不断发展。除了新兴的实体事物,还有新兴的技术、思想等,这些新兴的词语都是不带词缀“子”的,没有人说“宇航員子、梦想子”。带词缀“子”的词语,无论是表示事物、动作、职业还是量词,都是过去常见的。随着词汇的不断增加,带词缀“子”的词汇比例也在不断减少。

2.部分词汇消失

前文中提到,现在东北人已经很少用“电驴子、电匣子”来称呼“摩托、收音机”了,一方面是普通话的广泛使用对东北方言的冲击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迅猛发展,以旧事物加修饰前缀构词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兴事物的发展速度。摩托车、电瓶车、“风火轮”都是用电、速度较快、体积较小的交通工具,不可能都叫“电驴子”;收音机、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都是用电、可以播放画面与声音、长方体的娱乐工具,不可能都叫做“电匣子”。因此,这一类名词已经渐渐不在日常使用的词汇范围了。

(二)共时角度看

1.构词能力

东北方言中,名词词缀多为“子”、动词词缀多为“巴”、形容词词缀多为“吧唧”。以词缀“巴”为例,东北方言中的词缀“巴”不仅可以作为动词词缀,还可作为名词的前缀、中缀和词缀,以及形容词词缀。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测,词缀“子”的构词能力相对“巴”较弱,但作为普通话词缀,现代汉语中“子”的构词能力非常活跃。

2.语义角度分析原因

《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一文认为,“子”的基本语义特征里有两个为[+小]、[+人]。在前面对东北方言中带词缀“子”的词汇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子”一般附在表示体积较小的事物和表示人或职业的名词词面,而生活中常见的小型工具、实物、地点、职业等都是有限的,因此大多数东北方言中带词缀“子”的词语都已经固定。

3.人文性格角度

东北人性格风趣幽默,生活中喜欢逗趣、开玩笑,表现在话语中就是喜好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形式。因此东北人形容人或物经常用已有的词汇,如形容人的词语“醋篓子、矬地缸子”中,“篓子、缸子”都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语。在表达这类意思时,就不需要重新创造词语。这也是在东北方言中词缀“子”与其他词缀相比构词能力不强的原因。

4.社会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上层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东北方言中有部分词汇较为尖酸刻薄,带有侮辱性和攻击性,比如脏话“滚犊子”。这些方言已经不能适应新社会的“文明、和谐”要求。在教育普及的影响下,这类词语正在被减少使用,而这一类词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词缀“子”,因此也导致带有词缀“子”的词语比例减少。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