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边高峰
摘要:党和政府对全国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资助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发展。在综述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对美国高校资助的演进历史、资助理念、资助方式、贷款回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比较和梳理。我国应在借鉴美国资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包容多元理念、优化资助主体职能、创新资助分配方式、完善贷款回收机制等方面创新资助育人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26-05
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资助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比较中美高等教育资助体系,考察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历史及现状,归纳和学习部分发达国家政府、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领域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充实和发展我国比较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提升资助的科学手段,为我国资助工作的发展和体系的完善提供宝贵借鉴。
一、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文献研究综述
国外文献对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研究一般是从理论视角出发,对资助育人内涵的理解大都在强调人权的同时突出制度意识、功能方法的探索。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1966年,联合国发布的《社会、经济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该根据能力,以各种适当的方法,尤其是以积极推进免费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之机会。”美国民主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具有整合、平等与发展三项功能。美国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1986年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一文中,在比较了上述国家的资助政策后,率先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随后“成本分担理论”逐渐成为影响各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重要理论。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明了增加教育投资与增加收入之间的重要关系。1960年,英国在《安德森报告》中提出了免费资助加助学金模式,并确定了不同等级的资助对象,规范了全国的“免费加助学金”的标准,制定了资助的评定步骤和方法。
(二)国内关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文献对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实践视角出发,对资助育人内涵的理解大都强调理念的同时突出历史脉络的把握与实践方法的探索。张民选(1998)、吕炜(2004)对资助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资助理念、资助方法及其操作技术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杨国洪(2013)通过分析对比,阐述了国内及部分发达国家的资助模式,为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一系列的思路与做法。马经(2003)阐述了国外学生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背景和历史脉络,梳理了不同时期助学贷款的特点。杨克瑞、曲绍卫(2007)从追求公平、趋势发展、主要资助方式等方面对美国大学生资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阐述了美国大学生资助以贷款为主的资助方式和以中间阶层为主要资助对象的两大特征;马陆亭(2007)选择日、德、英、美、法五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分别对这些国家的教育投入体制、学生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比较。
二、中美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经验及比较
(一)中美大学生资助的演进差异
美国大学生资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国防助学贷款阶段。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为了国家利益,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在美国兴起。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正式确认政府需要承担资助国民进行高等教育的责任,同时确立了通过奖学金和贷款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办法。这开创了联邦政府最早的教育资助体系,奠定了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开端地位。2.资助立法阶段。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使美国大学生资助有了系统的标准和完整的体系,标志着美国大学资助的法制化最终完成。3.资助相关立法扩展与调整阶段。从1970年至今,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扩大资助对象,惠及中等收入乃至中高收入家庭。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理念。
我国高校资助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免费+人民助学金”阶段。1952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通知规定在全国高校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2.多元化探索阶段。以1983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为标志,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资助进入了人民助学金改革探索阶段。3.国家助学贷款全面启动阶段。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以及扩招的进展,国家对资助制度进行了新的探索,学生可以采取信用担保的方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随后,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改革财政贴息方式、还款年限、代偿方式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中美高校的资助理念的国别差异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建立了许多学生资助的理论。各种资助概念的资金结构伴随着美国大学生资助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各种资助方法。在美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先后产生了6个代表性的资助理念,即:1.民间的“慈善与宗教”理论;2.“资助贫困学子,培养精英人才”理念;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4.“教育机会均等”理论;5.“扩大选择自由”理念;6.“成本分担”理论。其中,“教育机会均等”和“成本分担”理论是现阶段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学生资助理论。
我国大学生資助理念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背景的发展而逐步演变。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理念可以归纳为3点。1.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面向的主体为广大在校学生,故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本”。2.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化管理方式使大学生资助工作在确保信息准确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3.效率与公平。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在具体资助工作中,既注重工作的效率,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促使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奋进。
(三)中美高校的资助方式差异
美国高校奉行收费政策,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多元的,属于混合资助的模式,多元混合的资助理念使美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呈现多元化特点。美国政府把这种多元资助模式称之为“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简称FAP)。FAP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整合为一个“包”,这种方式有力地驱动了美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促进了资助水平的进一步提升。FAP具体采用的大学生资助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助学金:①基本教育助学金,也称贝尔助学金,该项助学金每年申请一次,无须偿还;②增补教育机会助学金,该助学金也无须偿还。2.助学货款形式:①国家直接贷款;②政府担保贷款,由政府进行经济担保,学生毕业半年后开始偿还,十年内还清;③家长贷款,通过困难学生的家长进行贷款,但银行会审核申请者的情况,通过审核才能发放。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以奖、助、贷、补、减等方式为主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4个方面。1.奖学金体系,主要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自设奖学金、社会部门在学校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等。2.助学贷款体系,主要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助学贷款,它是政府运用金融手段对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资助的一种主要措施,这两种资助的方式有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减轻国家的负担,增强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感。3.助学金体系,其中比重最大的为国家助学金,金额为2000~4000元每学年,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均可申请,通过率很高。4.学校、学院的各种困难资助或补助等,用于对学生的临时帮扶,具体因各地区、各学校而异。
(四)中美高校的贷款回收机制差异
美国高等教育资助资金回收机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服务体系非常健全。美国联邦政府有专门为困难学生服务的贷款信息中心,贷款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查询相关贷款信息及还款情况。2.完备的征信体系。美国具有非常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国家的专门机构负责记录每位公民的信用信息,通过对每位公民履约情况的检测,得出对应的信用状况评级。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还款,个人信用评级得分就会升高,守信的次数越多,个人信用状况得分就会越高。反之,如果不履行还款约定,就会产生信用不良的记录。3.还款方式灵活。美国政府为学生资助的贷款提供多种还款方式。在这些还款方案中,规定了每月最低还款额,还款期限一般是10年。但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延期,最长还款期限为30年。4.惩罚措施严厉。如拖欠贷款,有如下惩罚措施:①不能申请贷款延期及贷款免除;②降低拖欠申请人的信用评级;③从受资助者所在工作单位按比例在工资中扣除所贷款项;④对恶意拖欠欠款的受助人提起法律诉讼,由法院强制执行。
我国政府主要采取建立系统的机制来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具体有如下几种。1.还款约束机制。通过建立贷款大学生信息系统,为经办单位催促还款提供便利性,不断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了贷款大学生的失信成本。2.专项风险基金。我国从2004年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专项风险补偿资金,风险补偿比例和学生所在学校的金额违约率相关联,由国家资助管理中心确定,有利于解决银行的惜贷问题。3.生源地贷款制度。由需贷款大学生向家庭所在地银行贷款,容易调查和跟踪管理,贷款金额与时问相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更为灵活。4.学费补偿机制。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对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补偿,符合条件的,本金与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偿还。
三、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效率与公平是完美统一的,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资助资源配置、运作机制还不够合理,大学资助工作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缺乏完善的高等教育资助规范化管理体系。现有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体系中,许多资助方案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不足。3.与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相配套的服务支撑体系还不健全,譬如征信体系、回收机制的不完善。4.社会对资助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大学生资助问题是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中国资助捐款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顺畅的社会捐赠渠道尚未完全建立。
(二)微观层面
从微观上来说,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贫困生的界定缺乏合理方法。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渠道不畅通,精准的困难认定指标及体系尚未完全建立。2.受资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接受资助心安理得,缺乏基本的吃苦耐劳精神,不愿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3.助学贷款的门槛过高。大学生助学贷款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在助学方面的压力,但贷款本身是有门槛的,过高的门槛一定程度上会将部分急需资助的贫困生拒之门外。4.部分学生的诚信度不高。部分贷款学生还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不还款现象,银行贷款回收率不高,挫伤了银行帮扶的积极性,影响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
四、借鉴与启示
高等教育规模在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作为高等教育的典型发达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措施和政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目前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资助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包容多元的资助理念,构建多层次的资助体系
美国已形成了“混合资助模式”。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中,美国政府对这些资助理念持有完全包容态度。政府在不断践行混合资助理念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各种资助理念的位置和相应的资金占比。这样做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社会各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的资助事业,努力营造协调共赢的局面,促进资金的可持续发展。这为中国从“免费+助学金”融资模式到“收费+贷款混合”资助模式的全面过渡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美國多元化的资助理念并行并不断互动,无疑拓展了我国资助工作者的视野。因此,要调动起全社会捐资助学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资助格局,必须坚持多元资助理念并存,多种资金并用,多种资助手段并行。但从我国近年来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多层次资助育人体系的培育力度还不够,缺乏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通盘考虑资助工作。纵观我国大学生的资助模式,迫切需要打破单纯政策主导的运作模式,高度重视社会资助工作,加强社会资助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和谐包容的多元化资助理念,形成多层次资助的良好体系。
(二)优化资助主体的职能,促进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实施
资助育人工作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优化学校、政府作为资助主体的职能,努力完善资助项目管理,创建服务型工作团队,积极回应学生公开、公平、公正的诉求。通过标准化管理促进服务改进,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效率。我国在开展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这些措施显然不能解决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需要健全和优化市场经济社会中各种经济行为,发挥政府作为资助主体的作用和功能,推动资助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细节,积极主动地发挥经济职能。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教育投资支出,更是一种双赢的价值投资,它不仅可以给学生个人带来收益,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本分担理论,社会、高校、企业和家庭都应该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在各个环节中进行优化。在教育相关资源的配置中,不仅需要完善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还必须运用非市场手段的调节功能,努力发挥各资助主体的职能,充分调动资助方和被资助方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參照“资助包”的配置,创新资助资金分配方式
美国的“资助包”模式,一方面集中统筹和兼顾了众多的资助理念和利益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美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资助包”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在施行资助政策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学生所获得资助的定量评价,使资助政策与学生的贫困状况相适应;2.资助信息公开透明,避免重复资助。目前高校学生的困难等级认定工作主要采用高校根据学生所提供的相关材料认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受人为和所提供材料因素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资助资金的分配不均匀。因此,我们需要改进认定办法,提升认定的科学性,提高界定困难学生的精度,创新资助资金分配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透明度,减少随意性,动态管理。比如健全学生生活消费调查制度、班级评议制度、资助公示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尽可能做到“应助尽助”,规范资助资源流向。2.创新资助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与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资助资源,使每位困难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可以学习美国的政策,把各种奖助学金混合起来,对困难学生实行整体帮扶。3.简化手续,区别对待。对于助学贷款,还应简化申请手续,适当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助学贷款金额和发放效率,并实行有区别的贷款政策。
(四)尝试多种措施并举,完善贷款回收机制
奖学金和助学金都属于无偿资助,不存在后续资金回收的问题。但如果是贷款,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机制,有效的回收机制可以促进资助工作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完善法制,明确责任主体。把资助工作法制化,明确政府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包括承担部分不确定的风险责任,同时尽快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2.适当放松对大学生贷款还款年限的限制。目前,我国相关的资助办法规定,贷款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一年内开始偿还贷款,在六年内归还所有贷款。这样的规定缺少弹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的收入水平差异和还贷能力差异,不利于贷款的回收。对此,我们应该适当延长助学贷款的还款年限,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的还贷制度。3.健全贷款回收联动机制。我国助学贷款体系中,国有银行是助学贷款的发放主力,但贷款需求的基数庞大,仅凭借银行自身的力量,贷款的管理、跟踪、追讨难度较大,贷款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政府机构、银行、高校、用人单位应多方联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4.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档案及信用评级体系,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打造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做好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形成动态管理的机制,有效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五、结语
中国梦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资助。不断完善和发展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保证其专心于学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努力构建科学的资助体系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大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厘清了思路,明确了职责,提升了科学手段,为我国高等教育资助工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借鉴。***总书记告诫我们,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者需要不断地砥砺奋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