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09

施晓春

摘要:作為产业升级重要支撑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技术型、实操型人才为己任,迅速认清形势,明确办学定位,加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拓符合高职现状的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8-0134-03

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近三十年的调整、变革、重组之后,迎来了其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发展模式、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不断寻求创新。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014年国家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给职业教育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系列法规及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方针、规划了发展时间表、路线图,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发展急需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十多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三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GDP占比首次过半,开始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学科理论要求程度偏浅,广度偏宽,实践性更强,因而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并且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相比之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具有独特的优势,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工作角色有准确的定位,实践能力强,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深受企业欢迎。

据《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面对机遇,各高职院校纷纷采取措施,结合经济发展现状,调整专业设置。近三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由1466个增加到2997个,增幅达到104.4%。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认识存在较大偏差。现在社会上家长、学生甚至教育体系内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比较严重偏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蓝领阶层,不如白领体面;在招生录取环节,高职录取排在后面,自然不受重视。虽然近几年新增提前录取的招生方式,但实际掉头率较高,多数考生依然选择统一高考的升学方式。

(二)生源竞争压力逐年递增。随着适龄入学人数的减少,我国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近700万人,2015年仅400万人,为2008年的58%。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生源争夺激烈。

(三)投入机制有待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办者是地方政府,受各地政府财力限制,许多高职院校财政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滞后,办学模式陈旧,办学空间不足,实践设施缺乏,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的院校少之又少。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据调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双师素质比例不高,多数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历。据《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1284所高职院校中仅有356所院校达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的优秀标准。二是教师学历有待提升,高职教师有的是从职校、技校中专合并而来的,学历层次较低。三是兼职教师比例不足,德国等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多来自生产一线,而我国高职院校受经费限制,高薪聘请兼职教师存在困难。

三、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探析——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一)立足行业特色,打造优势专业群。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金融类高职院校,学校以“金融管理与实务”和“会计”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的改革建设为龙头,强化“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其他5个省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带动全校22个专业的协调发展。学校设立了专业建设办公室,联合政府行业部门开展了吉林省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保持专业结构相对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2016年适应市场需求新增“互联网金融”专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以“健全品格、完善知识、提升能力”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相融通、课程体系与职业工作任务相融通、教学实施与职业岗位角色相融通以及实践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相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高职一本科“3+2”衔接、订单培养、国际合作、日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学校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加大了课程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进优秀课、精品课、网络课、微课和慕课建设;在吉林省高校中率先引入“尔雅通识课”;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科技文献查阅系统等网络平台;以金融实验班和会计实验班进行试点,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尝试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促进课赛结合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

(四)以创业教育教学为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融入综合素质课程、人文素质网络课程、专业融合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各个课程模块,教学形式包括课内必修、线上选修、线下选修、理实一体、综合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将创业理念与创业实践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到全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水平。endprint

(五)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内培外聘、专兼结合”的原则,以建设“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择优引进”和“学历提升”工程,不斷提升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打造教学和学术领军人物。加大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建设培训、金融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进行校企人员互派,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六)以促进国际合作为路径,创新办学形式。学校通过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引进了国外优秀师资,加强双边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出国培训,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保障机制

(一)明确办学定位。明确办学定位就是要明确“建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的问题。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高校教育统一协调、快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新常态,把握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导向,根据自身实力合理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办学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专业特色,走多元化办学道路;大力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地市级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普遍在万元以下,有的甚至仅3000元左右,远低于12000元的标准。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因此应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与保障制度,提高院校财务管理水平,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资金供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评估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建立教学质量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针对教学情况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标准。针对教师发展、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等构建学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和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构建同类院校横向比对分析体系,突出特色,寻找差距。

[参考文献]

[1]任春玲,耿传辉,依托职教集团培养金融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5)

[2]刘颖涛,对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09)

[3]鲍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4(12)

[4]宇靖,建国六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周建松,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

[责任编辑:王辰]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