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包丽丽
(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市八一希望小学 福建 邵武 354000)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语文阅读,认为在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进行还为时尚早,对于阅读往往是让学生自己浅略浏览即可。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教育部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这诸多方面的压力都让小学语文老师不得不开始对阅读教学给予更多关注和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思考能力较弱阶段,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极其强大,他们善于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进行学习模仿。在这个看似有点矛盾阶段内,老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起学生学习能力强的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增强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极大地考验着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各方面的学习和方法打下夯实基础。
1.1 阅读能够强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接受的学习启蒙是其一生学习的开始,那么,兴趣就是支撑他此生不断学习的动力,这就足以证明兴趣对于每个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性。而通过阅读,学生们能够不断地接触到新鲜事物,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无比强烈的,他们对于自己接触的新领域往往会展现出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又会继续促使他们不断去寻找答案。阅读就像一根引线,不断诱导、牵引着学生继续后面的学习。强烈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快,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对于学生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促进推动力。
1.2 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生字词是首要任务,在学习完这些之后,重点就应该放在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上。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它们运用于实践,将它们一点点融入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在阅读中,老师会着重强调让学生注重优美字词句积累,并将它们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交流、写作当中,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作出更大贡献。
1.3 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训练不仅是增强了他们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他们在其他学科上面的学习与理解大有裨益。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逻辑和算术逻辑。阅读是一种基础能力,是发展和提升其他能力的基石。
2.1 情境沉浸式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他们有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他们的一大短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顾此失彼的情况常有发生,内容一多,他们便会昏头转向,完全理不清顺序和逻辑,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沉浸式教学,通过一定的道具或者是角色分工,让学生进行情境朗诵或者是表演,让学生走进阅读内容,成为文章里的一个个主人公,身临其境地进行体会。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新奇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性格、气质、秉性等各方面培养也有一定的益处。
以四年级语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这篇长篇幅的课文当中,对话繁多、冗长,学生经常会弄混各个人物,造成理解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五位学生分别饰演五粒豆,再选取一名学生朗读旁白,进行一场情境式阅读,阅读完成后,让这五位小演员剖析一下他们作为参演人员的感受,通过对话他们觉得这些豌豆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领悟。这样的情境式表演寓乐于学,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在这些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道具、小奖励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沉浸式阅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
2.2 重视课外阅读拓展训练。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课本上的课文提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说,课文选取的是一些典型文章,但通常也比较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侧重于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之后,也需要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外拓展阅读,做到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拓展阅读为辅的阅读教学模式。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课外阅读既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文章、故事,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学校图书馆或者是班上图书角随意进行选择。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天文、地理、算术、外语等等都可以,阅读形式也可以自行选择,既可以是纸质阅读,也可以是电子图书。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依照自己的偏好,其实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往往能够认真阅读,认真体会,在此期间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度,对教师和家长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进行优美字句摘抄、撰写读后感等方式检验学生课后阅读的结果。这种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词汇库得到逐步的积累,提升阅读能力,增强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必要且有效的阅读训练方式。
以四年级语文课文《蝙蝠和雷达》为例,这是课文中略微常见的科普文,通过讲述蝙蝠能够在夜晚通过超声波辨别方向进行飞行发明出飞机雷达这一事例,告诉了学生们要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细微特点,捕捉亮点,进行思考和探究。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其他资料,寻找其他通过认识动物特点而受启发得到的发明创造,然后写成一篇介绍性作文。这样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启蒙阅读。
2.3 注重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其实存在着一个非常常见且致命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昧地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文章内容或者道理结论等,而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思维,他们的主观感受却被遗忘。事实上,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选取和编写,我相信,这是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学性的,是专家们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品质塑造等方面综合考虑而确定下来的,教师们的教学也是引导着学生往当代正确价值观、伦理观、社会共识等方面学习,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是对于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思想的扼杀。学生如果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会使他们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声音,这会极大地削减学生的阅读兴趣,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使一些学生的认知发生偏差,这些都有悖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应当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正确理解自身的任务,“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做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关键内容和主旨,再结合他们自身的理解进行阐述。这种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让他们勇敢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而且,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甚至优于成年人,被动阅读只能让他们的思想和创意被埋没,对于各种创意火花,我们应该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接受态度,而不应该一棒子都打死。
以四年级语文课文《巨人的花园》为例,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巨人分为前后两种形象,从巨人前后的行为、语言等方面对巨人的形象进行解读,分别理解巨人的两种不同心理,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让他们说出他们心中的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对人物的解读当中,应当引导学生明白人物形象、性格的多面性,对于内容的把握不能过于片面和浅显,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应当综合考虑。这种让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内容的领会扩深,对文章的主题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认识和理解,极强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断被提升。
2.4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得益于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电子设备等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为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整个世界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系统进行传递,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这就譬如一个知识宝库,这里面的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人类的思想互相连通,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实现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对于这一便利,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授课的熟练度。对于小学生,世界之于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依旧是空白,还有很多事物他们没见过、没听过,也想象不出来,这对于教师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此外,课本上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仅仅依靠学习课本内容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程度不太够,利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使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利用这些学习资源,一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能辅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三是开拓学生思维,是新时代教学的大势所趋。
以四年级语文课文《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为例,这些神话故事中,描写了各种神奇的画面,很生动,也很形象,例如,“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这些描写生动而具体,但是文字带来的震撼有时往往不如视觉、听觉等所带来的真实、深刻。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体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对故事主人公无私奉献精神的体会,认识到女娲和盘古的强大和重要性,同时这些画面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完课本上神话故事后,通过多媒体使用,教师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生趣、神秘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更加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2]。
2.5 区别精读略读内容,抓住阅读重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现行的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着侧重的主题,并且单元内的各篇文章内容、风格各异。所谓精读课文,是学习单元内主旨内容、提升能力的关键课文,作为单元内的重点内容,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牢牢掌握本科问的内容、主旨等,还需要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而所谓略读课文,是要求学生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实际运用,这是课堂课本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之间联通的重要桥梁。但无论是精读,亦或是略读,都要求学生把握文章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各个单元开始,着重讲解精读文章的生字词、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写作方法、阅读重点等内容,做到内容讲解全面、基础知识传授扎实。而在后面的略读课文中,做到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这些略读课文的讲解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简要讲解,抓住重点即可,不需要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细讲解。
以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为例,总共囊括四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可以选取前两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而后两篇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在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邀请学生朗诵课文,概括基本内容,然后诱导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读课文,学生边进行想象,最后可以播放有关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的影视资料等,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优美词句,学习作者的各种写作手法,并在课后加以运用。而对于后面两篇课文,只需要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三遍,每一遍布置具体任务,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人物主要特点,总结文章主旨即可。精读略读的区分使学生有了阅读重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合理,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学习上,充分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目前来说,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实在是太低,这是一个重大弊端,也是中国的教育学家和教育者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对于小学阅读教学,大家往往会因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弱等原因而自动忽略,殊不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等各方面都大有裨益。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各位语文教师不断提升阅读教学能力,竭力探索阅读教学新形式。当今时代,在学习竞争、生存竞争、就业竞争愈来愈严峻的情况下,在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面前,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要依靠一个个国家栋梁支撑起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水涨船高,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发光发热,为培育祖国花朵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努力[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