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翻转课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时间:2024-05-09

兰 花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寺台小学 甘肃 平凉 744000)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凸显,学生课堂积极性欠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此前提下,翻转课堂模式也被反复提及。翻转课堂是一种有别于之前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提升课堂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许多教师对于翻转课堂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录制微课完全等同于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干预过多或是干预不足等,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为此,有必要探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开展翻转课堂的策略。

1.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自行通过视频学习,对课堂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而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自我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共同讨论与解决问题、完成测验的教学形态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课堂主体地位更加明显,思维能力发展不会受到过多限制,学习状态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且因为每位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教师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现状

2.1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统领课堂的节奏,而学生大多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课本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由教师完全主导的课堂更像是教师的“一言堂”,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即使有提问环节,但也可能那无法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因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许多学生缺乏施展自我的空间,二是因为擅长于回答问题或是经常性被教师点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较为固定,会打击到其他没能有机会参与课堂问答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课堂是他人的课堂,而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知,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聊,过于程式化,或是课堂以教师为主导,鲜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表现自我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再或是随着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进入到五、六年级阶段,班级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成绩分化情况,部分后进生有厌恶语文的心理,而中等生则不善于表达自己,因为性格原因等而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无论是上述哪种原因,都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因为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想改善教学状况,可以考虑从多维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不同的策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态度。

2.3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足。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教师所需要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但受形式局限,在教室中围绕教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不够深入,且目的性强,容易使教师与学生重视答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维的培养。而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更多资料,对重难点的知识点反复听取,化抽象为生动,课堂讨论环节气氛活跃,更能使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获得除了课本知识意外的有关语感、意识与态度,体验与感悟方面的提升。

3.开展翻转课堂的意义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语文的经验,也对这门科目有了自己的感知,而前文也提到,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产生了抵触或厌烦心理,认为语文是一门没什么实际用处、枯燥乏味的科目,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独特魅力。而采用翻转课堂则可以做到对课堂模式完全转变,化抽象为生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课堂表现机会,使学习真正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用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而课堂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只针对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高效,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不断形成、丰富自我知识体系,在面对新知识时可以勇于尝试,主动构建学习框架,学生在未来也能够自发、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

3.2 有助于实现良性师生互动。前文提到,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也就是说,学生习惯于一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旦走神就可能会遗漏掉重要知识点,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翻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提前通过微课视频等的形式先进行自主学习,而正经的课堂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这就更加强调教师要去提问学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料处理课堂,以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出课堂重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共同发现、讨论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完成自我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积极发散思维,也更加意识到课堂是为他们而服务的,自己该如何去学习以获得自我提升。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翻转课堂这一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读写生字词—读课文—详细讲解课文每一段含义—修辞与好句赏析—课后问题解决—主题思想讲解”的学习模式,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素养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思维与创造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远超于单纯学习课文思想感情本身。在部分教师眼中,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难以接受,反而可能会拖慢课堂进度,实施效果远不如预期,而笔者认为,只要掌握方法,讲究策略,循序渐进开展,学生就可以从翻转课堂中受益,并且这种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会影响学生终生。

4.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开展策略

4.1 走出翻转课堂误区。由一种教学模式走向另一种教学模式,首先要对翻转课堂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采取此种教学模式的目的进行明确,一切教学活动拥有了导向,也就可以规避错误。为此,笔者针对教育工作者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几点总结:

4.1.1 翻转课堂不等同于录制视频。部分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存在偏颇,简单地将翻转课堂与录制微课视频划等号,而对于录制视频的目的,视频中应当涵盖的内容,知识点讲解的密度,视频时长等把控不得宜,甚至有部分教师将课堂上所应该讲述的内容全部录制成视频,使翻转课堂变成了由“人灌”走向“机灌”,依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大程度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为了走出误区,教师要对视频质量进行把关,内容要做到精、简、易、清,起到导学作用。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脉络,通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根据写作顺序即可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再从三部分中寻找具体的人物形象,谈谈感悟。使微课发挥引导学生学习思路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

4.1.2 “假翻转”现象。“假翻转”现象是指部分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观看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并当堂完成探究学习的现象,而真正的翻转课堂则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课堂只作为更深层次交流与学习的场所。这种“假翻转”现象的出现,使得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并无两样,学生依然没有提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习,也因为与其他学生一同观看视频而思绪受到干扰,时间有限,无法起到很好的自习效果。而之所以会出现“假翻转”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教师认为部分学生存在不自觉的情况,担心这部分学生在课下不肯主动自习,在课堂中也就无法快速融入;另一部分原因是教师认为课堂学习氛围更浓厚,学生在观看视频与自习时如果遇到困难,教师也可以直接从旁进行思路点拨。而笔者认为,“假翻转”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浪费课堂时间,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所以并不提倡。

4.2 善于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翻转课堂除了课前的视频学习,课上的研讨也十分重要,而既然是以学生自习为前提开展的教学活动,就需要考虑到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空间,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应对任何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进行生成性教学,弹性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而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同时,还要做到善于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打造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对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正确判断,将不利于课堂重难点突破的“拦腰斩断”,将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予以提炼。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时,教师以问题导入,激活课堂,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家乡或是听说过的春节民俗,但这一问题只作为导入问题,所以讨论时长不宜过长,因为过长的与课文学习重点相偏离的讨论可能会使学生走神,起到反效果。再如,让学生完成课后关于春节不同日子的风俗的填表题时提问学生,作者在描写时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详有略。而教师可以追问,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何在?什么时候应该详细,什么时候应该省略?总之,层层递进,借助学生的问题引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化。

4.3 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提升课堂实效,可以将任务驱动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首先任务驱动法可以使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更有目的性,为学生分配任务,鼓励学生在自习期间进行探索,而回到课堂上时再汇总这些问题的答案,针对有难度的,开放式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得课堂节奏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

把每一个任务都分配下来后,教师要根据任务内容与涉及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的过程要全面,有侧重点,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顺序和方法。之后再组织学生发散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搜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与材料,对分析结果进行二次补充。而开展小组合作时则要注意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分组,拒绝“搭便车”行为,在小组讨论期间走下讲台,仔细聆听小组讨论结果,为其进行思路点拨。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古诗《宿建德江》时,首先让学生分析诗中体现出作者何种的思想感情,可以印证的诗句是哪一句?学生回答,是“愁”,可在“日暮客愁新”中得到印证,而教师将问题递进,这里的“新”的内涵该如何理解?组织小组讨论,而学生讨论后回答,有认为“新”是“全新”“更新”的意思,表达新的一轮愁怨,而另有学生认为“新”是“增加”的意思,将形容词异化为动词。教师此时再组织学生二次思考,想一想哪一种答案更为恰当,代入不同的意思去理解诗文,寻找正确答案。

4.4 重视学情评价。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学环节占重要地位,为避免出现对学生学习“放任自流”的情况发生,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情评价,用多维考评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自习。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评价:一是课堂评价,包含围绕课堂学习三维目标进行的评价,要尽可能使评价方式多元化,允许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情况,也用他人评价看到自我存在的不足以及应该努力的方向,而评价结果只有对比分析后重合度高才真正有意义,也对调整教师课堂节奏,改善课堂质量有重要参考意义;二是学生对课堂进行总结感悟,可以在每篇课文学习完或是单元完结的课堂末尾预留几分钟,让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或是本单元的感悟,也可以是对课堂提出的建议,正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对学生意见做到充分重视,考虑他们的感受,才能营造出学生所期待的课堂氛围;三是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或是当堂测验环节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执行时可以考虑与元认知策略结合,允许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而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测验结果或是作业完成度查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在全班面前进行讲解并录制成微课视频,允许学生离线反复观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这一点形成反思,反思还能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是否是讲课的语速过快,或是对于学生的肯定不足?是否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言语鼓励,该如何进行鼓励等?所有内容记录在教学日志中,不断改善课堂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而翻转课堂是一种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开展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明确目标,走出常见误区,善于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重视学情评价,避免自主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生本课堂等教育概念存在不同,但在时间过程中,可以无需可以区分,博采众长,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即可,最终的目的皆是提升课堂实效,保证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