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双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五育融合”教育思想

时间:2024-05-09

欧阳湘华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15)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脑力、体力、智力全面成长的阶段,数学学科包含的教育价值较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智力,对他们体验生活获取体验也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教学的改革,小学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们全面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也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五育融合”是在国家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综合教育来实现。在“双减”背景下,更重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与作业负担,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五育融合”思想,是当前小学教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难点。

2.“五育”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性

2.1 德育是数学的内在根基。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老师们最为重视的教学要点。小学数学知识包含着很多的德育元素。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们正确对待知识,正确运用知识为人类科技进步谋福祉是数学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只有少部分是明显的德育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完全掌握教材,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资源。对于数学课上德育的教学渗透,教师要善于以数学史实为依托,可以通过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来进行,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数学史实中,更加深入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们发现、建立这些数学概念付出的心血,感受数学学科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

2.2 智育是数学的核心效用。数学是培养小学生们智力的关键学科。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可知,通过小学数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几何思维等等能力。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生活,获得智力的提升[2]。

2.3 体育是数学的物质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更重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想要实现五育融合,更要重视体育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也要落实“体育”思想的渗透,比如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了解到健康身体的宝贵,重视对身体的锻炼。或者通过数学实践教学磨练学生们的意志与精神品质等。

2.4 美育是数学的趣味光环。美育是培养学生们审美的品味,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数学之中也处处存在美的东西,比如对称的几何线条、数字的计算之美等等。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几何、数字的魅力,并学会主动欣赏数学之美。

2.5 劳育是数学的实践运用。劳育侧重于培育学生们正确的劳动理念,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数学知识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劳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达到个人的综合成长。

3.小学数学“五育”融合教学现状

3.1 把双减当减轻课程教学任务。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不再布置较多的家庭作业,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况下,很多老师开始束手束脚,对于一直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有些停滞不前,而是采取稳妥的按照教材授课,下课只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学生过耳就忘,学习效果极差。

3.2 教学评价僵硬化。“双减”背景下,要求小学考试不许过多强调考试成绩。因此,在日常的月考、周考甚至期中考试时,很多老师都不再进行评分,而是简单的给出优良中差。学生们搞不清楚自己学习的情况如何,老师也难以有效摸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3.3 学校未认识到“五育”的重要性。当前多数小学数学已经在重视五育在课堂上的融入,并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教学方式,比如进行课程思政等教学。然而,很多学校的五育融合仅体现在单一学科上的教学改进。比如,体育课进行了五育改革,在教学时提倡引导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学生健康饮食。再比如,美术课进行的五育改革,引导学生的审美。然而并没有有效进行学科之间的联合。结合前文分析可知,小学数学中不仅仅涉及到“智育”,也涉及到“德、体、美、劳”等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面很难有效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学生实现真正的五育融合。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也没有有效挖掘数学中蕴含的“德智体美劳”知识,进行有效的思想融合。

4.“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落实“五育融合”教育思想的策略

4.1 德育为先。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方法,将德育融入到小学教学是目前所有老师们都需要进行的任务。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映射德育思想的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德育培养理念。可以说,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根基,为此,在小学数学中落实“五育融合”要德育为先展开教学。

策略一:利用数学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国内外历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有名的数学家,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重点挑选国内有名的数学家,以他们为榜样展开教学,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举例来讲:在讲授《圆》的圆周率认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或沃希白板系统等计算机技术,为同学们介绍祖冲之的故事以及圆周率的来历,并将其对圆周率做的贡献重点点出,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古代的源远流长的不仅是诗词文化,也有数学文化,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自豪感。

策略二:通过实践操作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在讲授《分一分》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糖果或小的玩具让同学们进行分糖果的游戏。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里愉快的学习除法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渗透分享的内核,让学生们学会与同伴进行分享,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4.2 智育为重。智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点。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以及学习方法的讲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综合提高智力水平。在“双减”背景下,要求老师们要塑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并减少作业的布置,实现快乐学习。知识的学习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为此,需要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学思共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3]。

策略一:学思共进。

在讲授《圆的面积计算》知识时,为了避免学生们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圆的面积计算转化为此前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后,可以进行探索学习。为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一些提前准备好的圆纸片裁剪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扇形,并引导他们把扇形拼接为大概的长方形形状,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半径与周长,和长方形长、宽是否存在关系,如果有,那么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推导得到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动手操作、思考、推理,最终得到答案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与知识的内化,达到“玩中学”的效果。

策略二:融入生活的作业。

在讲授《长度单位》时,可以为学生们布置生活类作业,让学生们测量家里家具的长度、餐具的尺寸、人的身高、床的长与宽等等,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喜欢数学。在测量一些大型尺寸时,还可以和家长合作进行,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家长的亲子关系。

策略三:玩中有学。

在讲授《圆的面积计算》时,老师首先可以提醒学生将圆形转变成此前学习过的图形,再计算出面积值。学生们经过思考,决定可以剪成小的扇形,再拼接成和圆大致相同面积的长方形。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面积是相同的”——“因为扇形所组成的面积是一样的”。在拼成长方形后再让学生来观察矩形的长宽和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联系,进而一步步推导出圆的面积的求解式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属于在“玩”中“学”、在“做”中“学”,通过这种探索不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己思索、自己推导公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3 体育为本。在一般意义上,体育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较少,而且由于小学时期学校都开设有体育课,且对体育课都比较重视。然而,这并不代表数学与五育之一的体育之间没有关联。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知识,为此在教学时可以分为课堂与实践两个大的部分。课堂上的数学教学多是理论授课,实践则主要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进行自行的探索。这种探索多数也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体能。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小学数学与体育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需要老师们自己意识到,数学教学中也要融入体育的思想,体育不只是锻炼学生们的身体,更重要是引导学生重视对身体的锻炼,重视健康生活。为此,数学课堂可以从观念角度来引导学生们。

策略一: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理念。

在讲授《分数乘法》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查询网络资料,调查人身体内的水、脂肪、蛋白质等的占比,结合这些平均比值与自己的体重,计算自己身体里面水、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并通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对比,查看自己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的比值范围内。此外,还可以以一个肥胖者为案例,让学生们计算其身体内脂肪的含量,并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资料,了解同质量脂肪所占的体积,进而培养学生均衡饮食的理念。

4.4 美育为根。数学的“美”主要在内在,在于数学几何图像与数学公式结构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挖掘赏析。一般来讲,我们对美的体验多是结合色彩、几何外形、以及人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的,这种美是外在的,通过外在形式来展现的。在数学之中的美,通常也是一种基于某种规律构成的数学图形,或者数学文字等。这种美与外在几何图案的美相比,较为隐晦与朴素,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学会欣赏。此外,数学的美还在与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以及挖掘生活中数学之美的元素。比如,看到“美”的建筑,能够联想到对称、圆弧、直角等;看到“美”的云朵,能够联想到圆、平移等。只有让学生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美。

策略一:在情境创设中渗透美。

在讲授《对称》知识时,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对称之美,学习对称的相关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通过沃希白板系统或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现一些古代或现代建筑中的对称美,比如古代的故宫对称设计、世博会中国馆、天安门、广州的中轴线布局等,无处不存在对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的对称之处,进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此基础上,老师能够让学生结合对称知识,自己构思,设计喜欢的建筑,再次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对称的知识,也可以深化对对称之美的感悟。

4.5 劳育为荣。劳动光荣是中国人宝贵的思想财富内涵。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理念。然而实际上,劳动教育和数学的联系比较少,学生很难从劳动的角度进行数学锻炼。在目前的数学教学里,多数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设置课堂数学题目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做题时体会一些劳动的辛苦,但这种起到劳育的效果限制较大,效果通常也不会特别显著。另一种是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课业在课后通过实践操作与劳动完成数学的一些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劳动经验来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策略一:创设情境,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在讲授《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劳动相关的题目,比如朱老师带领学生们帮农民伯伯插秧,每个同学5分钟种植20株水稻。那么共有25名学生,在30分钟时间可以种植多少株水稻呢?将劳动知识融入到数学题目内,学生们在思考解题答案时,也带入到了种植水稻的情境里,再由老师引导学生们种植的艰辛,让学生们感受到大米的来之不易,进而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

策略二:操作实践,感受劳动的快乐。

小学生们除了劳动课外,很少能在学校内参与到劳动活动。为此,在“双减”背景下,老师可以将课外作业和动手锻炼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家庭里进行手工与劳动。比如,在讲授《立体图形》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正方体、立方体或圆柱体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自制一个立方体,或者多个立方体。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完成手工劳动,制作出喜欢的形状。在完成后还可以带到学校课堂上进行统一的展示,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夸奖和评价,让学生们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劳动的块了。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互动的任务,在“双减“之余,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中,提高学生们参与劳动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的全面成长。

结语

总体来讲,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要求小学老师要从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五育融合”的“双减”教学,关注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实现学生们的快乐学习。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老师们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五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