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郭小寒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东小学 福建 上杭 364200)
新时期下,教育教学领域内提出双减政策,给学生与家长带来较多的便捷之处,不仅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与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能够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双减背景下,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对于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创新是存在重要作用的。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美术课堂与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怎样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原则,让小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欢乐,这是每一位教师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具体如下。
1.1 “减负增效”给美术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1.1.1 “减负增效”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我国的人们都是比较重视教育教学的,因此一些家长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花费更多的金钱参与辅导班的学习,一些学生作业量是比较多的,在课外时间被占据的情况下,小学生作业压力有所增加,长此以往很容易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开心快乐的长大[1]。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不只是减少小学生作业压力,还能够缓解家长经济负担,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小学生能够积极成长。
1.1.2 “减负增效”有助于发展受学生个性。在美术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教师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性成长,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升。“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还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发展学生审美意识,由此为学生个性成长要基础。
1.1.3 减负增效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时期的美术课堂教学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强调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要点,美术教师为了“减负增效”,需要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继而凸显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条件下,美育需要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目前我国已经有诸多学校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获得良好的成效,备受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肯定[2]。在双减政策下进行生活化教学,发展学生美术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教师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减负增效”理念。结合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是比较单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也不够新颖,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作为美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机械化的参与学习活动,以学习任务为基准创作美术作品,往往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无法通过美术课堂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妙。此种教学模式匮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是难以打动学生内心的。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自主探究活动和交流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分享和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在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下,实现小学生共同进步。小学美术生活化的创设,学生可以从生活入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进一步探索美术世界的精髓,提高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找到学习的欢乐与自豪感,由此打造教学相长的良好学习气氛,便于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效[3]。
2.1 创设生活化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数的作品都来源于学生生活,要想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贯彻减负增效的理念,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元素,打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适应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4]。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针对性的围绕学生学习特点布设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深深地被生活化情境所吸引。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小动物的游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年级的学生,教师给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把故事和美术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进探究性的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习活动,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都要从美术教学要求出发,尽可能的创设生活化情境,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印象和了解。比如开展“大家都来做”这个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之前鼓励学生收集糖果,在课堂上给其他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包装纸,因为糖果是小学生感兴趣的物品,那么在学生互动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喜爱的糖纸画,做好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理念的工作。
2.2 融入自然生活元素,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生活及教育。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生活元素的渗透,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双减背景下,要想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教师应组织学生回归生活,带领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找到生活元素,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美术教学中,一方面纳入生活场景,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索生活的美妙,组织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中,探索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联点。比如组织学生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片叶子,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你们看老师手中的叶子会变成什么呢?随后教师把手中的叶子贴在一片白纸上,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推测啊,最终会呈现怎样的颜色?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界挑选自己喜欢的叶子,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欢乐。由此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贯彻“减负增效”的理念,不只是一棵小草,甚至是一片树叶都能够成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美术作品,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积极的参与与美术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教学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占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从学生学习能力出发,最大化体现美术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情感培养,在课堂上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动态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在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时,及时鼓励和赞扬,在学生对于自己设计作品感到自豪时,指导学生更上一层楼,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给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一定条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提高师生互动效率,让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又好又快的进行[5]。
2.3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感悟生活的美好。小学时期的学生,在身心成长的黄金阶段,教师要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生活的支持,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树立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创新中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文件,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教学的“减负增效”特点,需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生活是美好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不断挖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6]。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可爱的动物知识点学习,教师给学生融入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自己喜爱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可爱的动物具备哪些特点?小动物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动力。接下来就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重视小动物的外貌描述,传递自己对小动物的情感。这样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不只是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还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美好,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4 带领学生写生,升华学生情感。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作美术作品不只是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要关联具体景象,这样学生的绘画才可以更为生动和形象。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追赶教学进度为前提,节约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不会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参与学生活动,那么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往往是参照现有的作品或者简单地融入自己思想,此种模式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真正的把美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寓教于乐”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美术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走到室外进行写生,在美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得到更多的美术创作灵感。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寻找到欢乐,巧妙的完成生活化教学寓教于乐场景的创设。师生一同探索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创作的作品更加具备活力与生命力[7]。比如在“五彩缤纷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走到室外感受五彩缤纷的生活,鼓励学生从花草树木入手进行创作,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制作美术作品,使得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够更加和生活相接近,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理念的实施。
2.5 通过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动力。实现操作活动作为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基本上每一节课程都要设计实践环节,在“减负增效”理念的实施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实现能力培养。美术教师要灵活的运用生活化元素,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美术学习的韵味,进一步给学生带来欢乐,创造高质量的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做好备课工作,选择学习材料是比较关键的,就是要及时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全身心地加入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信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8]。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动物的花衣裳”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多彩的花衣裳,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张图片呢?如果你是动物花衣裳的设计者,你们会如何设计?在设计花衣裳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教师利用生动的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拉近美术课堂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要给我家的小花猫设计一件花衣裳;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要给我家的小狗设计一件花衣裳;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要给动物园的小猴子设计一件花衣裳。如此学生纷纷表述自己的建议,烘托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花衣裳,并且设计给对应的小动物。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准备花衣裳的制作材料,在下节课把自己制作的成品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实践中能够体会劳动的美好。
2.6 引进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体系。关联《文化自信视域下客家文化入校园的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还应该给学生渗透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从心底热爱国家,坚定学生为了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实际生活中,较多的美术资源都是值得运用的,这也是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媒介,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对相关的美术资源进行优化,比如剪纸活动、风筝与刺绣等,教师分门别类地运用美术学习资源,以美术资源的内涵挖掘为主,丰富学生学习活动[9]。比如教师鼓励学生制作风筝,首先给学生讲述风筝的历史,尤其是风筝的美术创作特征和制作方法,接下来给学生出示生活中真实的风筝,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自己喜爱的风筝,最终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参与放风筝的活动,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成员设计的风筝能够飞得高与飞得远,这样巧妙地引进美术资源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实现文化自信,走进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推动双减背景下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进程。
综上所述,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方位贯彻“减负增效”的理念,对传统的美术教学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充分缩短小学生与美术课程的距离,使得小学生能够全方位感受美术学习带给自己的力量,从而热爱生活与热爱学习。教师采取有效的指导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活动,把“减负增效”为核心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美与创造美,致力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