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兴趣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9

谢 菲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当前,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普及,很多初中学生有着较好的信息技术储备,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但是这也降低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兴趣。而且,当前尚有不少学生缺乏接触信息技术的日常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合理规划,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并将所学化为所用,应用到生活中去。本文着重通过分层教学、精简教学、综合教学等方式,唤醒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不再轻视或畏惧信息技术课程,转而主动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魅力和作用。

1.分层教学

当前,很多学生在正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就已经接触到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这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一些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操作,并且不断练习巩固,熟练掌握,特别是现在很多学生习惯上网,打字速度快,并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娱乐消遣、解答疑问。但是,与此同时,有些学生家庭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便利条件,直到正式进入课堂学习才接触到计算机,而在初中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轻视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所以这些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乐观。教师应该在课前对于班上学生的基本能力情况做好调查,并且组织学生互帮互助,将班内资源合理利用起来。[1]教师还应该将初中和小学、新知和旧学相互连接贯通,既降低学生学习门槛,又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1.1 课前调研。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在正式授课之前做好调研。教师可以将第一节课设为理论课,随后安排上机实操。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通过提问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设备情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学生对于基本办公软件的了解情况等内容,由此确定之后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

例如:在第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将之前的信息技术作品带到课堂上来。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并且其他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与初中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作品,带到课堂中来,如简单的动画视频、学校官网等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1.2 小组互助。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分成小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既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讲解一遍之后,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也可以享受到一对一的学习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更应该活用这一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自主反思、协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表格教学中,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区分和应用不知所措。一些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有着用表格处理集体事务的经验,学习难度较小。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函数有很大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有经验的学生负责给没有基础的学生讲解,让学生合作探寻方法,解决问题。

再如:图片处理教学中,图层的理解是个难点。教师需要在理论课上讲清图层的基本概念,并且用电脑做出相应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在上机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再让有经验的学生和没有经验的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摸索,深化理解。

1.3 旧知新学。很多学生在小学学习过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并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学生家中有着丰富的电子设备,水平不仅熟练,而且精进。而良好的基础往往让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满足于现阶段的应用水平,而不肯花时间学习进步。教师首先要将知识的衔接性、难度的提升性以及学习目标的差异性告诉学生,同时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适当删减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增加一些新奇有趣、与学生应用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例如:教材中设有“再探Word”和“别样PPT”两个单元,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进阶提升做了衔接,要求学生掌握更多更深的应用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一个文件,在课上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渐丰富文件内容。特别是PPT教学,很多学生只会基本的增删幻灯片、添加文字图片并调整简单样式,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增进本领,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视频、动画、SmartArt结构关系图等操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点评,推选出设计最好的幻灯片作品,并对该学生给予奖励。

2.精简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是理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操指导的成果。细碎复杂的知识和绚丽缤纷的上机效果往往让学生乐在其中,又难以总结深化。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基本脉络,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悉操作,加深理解,熟练应用。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将学习的三要素“预习、学习、复习”落实到位。运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并在课上采用情境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1 活用微课。信息技术本身是有着一定的设备要求的,很多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从而打击了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在课后有针对性复习巩固。对于用于预习的微课,教师需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节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和软件操作页面,形成初步感知。对于用于复习的微课,教师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组织成系统性的框架,让学生提纲挈领,加以掌握。

例如:不少学生对动画学习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其内容难度较大,学生极易在课程开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比起吸引学生对动画教学产生兴趣,教师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享受学习动画制作的快乐。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的后期制作中,插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形象,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并将动画制作的概念讲解与动画视频结合起来,加以举例,方便学生理解。很多学生有着画漫画的兴趣和习惯,教师也可以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鼓励他们将自己创作的漫画内容改为动画。

2.2 情境学习。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所谓情境教学,即是要求有情有境,通过硬件设施和故事环境,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唤醒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往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际操作两者的并行,但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他们的共同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实践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上机操作的实践。

例如:对于网站教学,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为班级创设官网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完成教学。教师在讲解基本的网站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出合理的、创新的方案,并且动手实践起来。很多学生从小就有上网的习惯,有着丰富的网站阅览经历,因此容易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些想法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但是教师可以依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由此带领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拓展深化。教师还可以班级之间的官网比赛,从信息概况、页面设计、操作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最优。在比赛的激励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往往有着大幅提高,也就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来。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参加到学校官网的建设中来。

2.3 自由发言。精简教学的精彩在于以一条线索一以贯之,并充分开动教师学生的资源和能力,开拓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成果。为此,教师应该打造和谐愉快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集思广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由于信息技术本身与网络空间紧密相关,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群或是班级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延伸。另外,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学生有时有着畏惧教师或畏惧交流的心理障碍,网络匿名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学生可以匿名表达自己的建议,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高效、透明的沟通交流。

例如:班级官网的建设往往需要学生群策群力,教师提供的更多的是技术方面的指导,而主要的设计创想还是要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班级官网小组,让小组成员组织班级官网设计的分工和意见的收集整理。班级官网本身是个展示班级个性和魅力的平台,每个班级成员都可以为其建设贡献智慧。像是纪律委员认为可以在官网设立匿名信箱,学习委员认为可以取消班级成绩公示,将每个学生成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分别发送到电子邮箱里,语文课代表认为可以在网站设立征稿窗口,建立电子版的班报等等。教师可以从技术层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创想,如果教师技术有限,也应积极搜集资料,及时学习,再配合学生的设计实践,实现教学相长。

3.综合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兴趣、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将其融合与生活应用、日常学习和社团活动之中。教师也可以申请设立信息技术学习角或信息技术社团,让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兴趣且有着较为出色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师应该动用多种资源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观念,并开拓信息技术多方面的妙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3.1 结合生活。教材内很多内容与学生实际应用需求相契合,并且提供了进阶参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内容用信息技术加工,如将旅游时拍下的图片制成电子相册、将班级表格制成易于操作和查询的网站等等。教师也可以多多开发新形式,像是短视频制作,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还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教师可以活用这一趋势,让学生精进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拓展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例如:拿短视频制作来说,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技能,特别是图片处理软件与视频处理软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像是页面设计、制作概念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快速上手。学校往往会举办运动会、合唱比赛等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记录加工,做成宣传录像,上传到学生官网。

3.2 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将学生已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去,由此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对旧知识也能温故知新。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活用学习迁移理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加思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学生平时习以为常的多媒体设备、幻灯片展示、电子表格加工整理等等自然不用多讲,教师需要与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多多沟通,探清实际需要。

例如: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先观看有关宇宙大爆炸的纪录片,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动画制作。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先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做起,日积月累,磨练能力。

3.3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的平台。当前信息技术的创造和发展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等一个个新技术新概念迸发而出,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和时间热情。[2]课上的时间和条件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课下和社团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申请成立信息技术社团,或是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等社团,让学生自主报名,并根据兴趣取向和能力水平择优采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研究选题、研发成果。教师也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成果带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师还可以让社团成员多多拓展兴趣,开发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有的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音乐软件,制作简单的音乐旋律。有的学生对于绘画和摄影很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其应用课上学习的图片加工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多种风格的图画和照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切实提升课堂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实际应用。教师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其次要精简教学方案,通过情境教学和微课教学,让学生能够对于学习内容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并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最后尽力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利用课内课外、课上课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学活用,拓展深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