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葛 露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江苏 南京 211131)
在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低效教学、无效教学比比皆是。部分教育者为了能够把控课堂时间,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并未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填鸭式与满堂灌式为主。从这一层面上加以分析,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化的学习状态,难以对数学课程产生应有探究性欲望。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能够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但因采用的是机械式记忆法,因此无法保证记忆深度与长度。为此,教育者应当着眼于未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再创造学习理论应用到数学课堂中,避免运用千篇一律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对数学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
有关于再创造的解读,可以从首次创造出发。虽然再创造并非是原创,但却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凭借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来完成二次创作。有关于再创造教学的理念,最初有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提出,随后便得到了众多学者的一众关注与认可。截至目前为止,再创造课堂已经被深入应用到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成果。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再创造学习活动,将更加有利于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育者也发挥出了自身的设计者、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角色。不再是将数学课程看作是一个既成的教学体系,而是要带领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来进行独立思考与反复实践。随着再创造学习理念的全面落实,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得各项创造活动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高效落实,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结来看,再创造课堂具有以下两点特征:首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学生不再单方面地从教材、教师以及相关概念法则中学习数学知识,而是要将课堂中所掌握的数学理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内化数学,达成创新创造目标。其次,应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的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单纯的外部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主动认知,在领悟中达成创造目标。
通过打造在创造课堂,能够为学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教育形式。可供教育者选择的教育资源愈发丰富,教育内容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也更具趣味性与探究性特征。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数学课程,再创造课堂更加符合双减政策,被学生打造出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并免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3.1 理解结构性数学知识。在打造再创造课堂时,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原有的数学课程结构来调整教学方案。着重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与相关性质,并进行归纳总结。教育者需要在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表现,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及时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善小学生的学认知结构,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3.2 完成自主性建构。再创造课堂的构建就是对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再次展示,身处其中的学生,就是再次经历一系列的智力活动,以此来达到巩固知识体系、实现自主建构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更高难度的数学课程奠定基础。
3.3 促进学生内生性成长。通过分析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可知,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主要是由于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学生无法从数学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应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而通过构建再创造学习课堂,教育者则能够在课堂中引入令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将课堂打造成自主创造、自主探究的趣味性学习平台。而学生也不再是数学知识的单方面接收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达心中所想,并以触摸、感悟、分享等方式,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再创造课堂的顺利构建,将彻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空间与时间条件上的限制,将数学学习打造成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
4.1 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引入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紧密围绕教学主题、授课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所开展,同时还要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力量,将创新式的数学信息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在这一环节中,教育者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提出数学问题,为新知的再创造奠定基础。
通过了解前文内容,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再创造课堂的教学价值,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要围绕再创造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来落实。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现实来重塑课堂结构,合理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部矛盾,引出课堂中具有探究性意义的新问题。此外,教育者还要围绕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来完善设计方案,结合重要事实或相关信息来引出思考问题,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合难度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目标可以一直处于“努力即可得”的标准,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探究欲望。在此处要重点强调的是,教育者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当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研究价值以及能够启发思维的探究性问题,并不急于设置明确的问题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展开深入思考,顺利完成新知的再创造任务。
例如在教授“简单的周期”这一课程时,在新课程的导入环节中,教育者则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各位同学,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又要开始了,为了能够烘托气氛,校方准备在校园内安插一些彩旗。彩旗的颜色被分为红、黄、蓝三种。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帮助辅导员设计出一些插旗方案,并说出你的设计理念与想法。在经过了小组讨论环节之后,学生发现,插旗方案的美观度与设计排列存在着密切关联。通过将不同颜色的彩旗进行组合,会有重复排列现象出现,进而形成周期现象。在这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将更为直观地理解周期现象,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得到有效强化。
4.2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强化数学概念。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打造再创造学习课堂,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突出主体地位。为了能够促进新课改任务的高效落实,教育者则要从之前的“教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到数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教育者还要将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高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机会,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强化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周长”的相关知识时,教育者则要在课堂中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将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后,督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思考以及动手实操等方式来探索周长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探索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实践活动道具,其中包括树叶、绳子、三角尺、五角星以及圆形纸板等等。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后,提出以下问题:“哪个小组可以将以上物品的一圈长度准确的测量出来?”教育者需在旁观察,看看哪个小组所采用的方法最好,合作的最愉快。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教育者应及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项疑问,并借此机会教给他们一些测量技巧。当小组实践环节顺利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派出一名代表,将测量结果与应用到的测量方法在班级中进行汇报。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出立体化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顺利发展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
4.3 优化活动任务,促进数学思维形成。相比较来看,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生活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当堂学习、当堂消化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则要对原有的数学活动任务作出优化,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的应用步骤。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发挥出再创造学习任务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在构建再创造课堂时,教育者还要将大自然与社会领域中的问题情境带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教学氛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授“平均数”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则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的学习任务:在完成小组划分任务后,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采用测步的方式,将教学楼的长度测量出来:首先,各个小组需要派出一名学生先走十步,求出每步的平均步幅;其次,从教学楼的一端A点出发,走到另一端B点,得出平均步数后,求得A点到B点的大概长度;最后,已知教学楼到音乐楼之间的距离为72米,以此来推算出教学楼的大概长度。通过前文中所提到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相关概念,并懂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设计出科学合理化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能够顺利了解到,平均数本是一个虚拟数值,并没有明确的实物可以参照,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统计思想。很显然,这是一场十分成功的再创造数学课堂,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数学教材与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则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强化,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4.4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再创造契机。从迁移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如果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更具趣味性且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强化。相较于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灌输,让学生以实践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将更加有利于发现并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为清晰,并将数学课堂中所掌握的学习技巧成功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电子白板则是应用频率极高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者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利用其中的资源库与交互工具,为学生打造出真实、有趣且充满探究意味的课堂氛围,为再创造学习任务的高效落实提供强大助推力。
例如,在教授“奇妙的图形密铺”这一课程时,教育者首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资源,并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密铺场景上传至屏幕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可以采用不重叠的状态,严丝合缝地铺于平面上,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密铺概念。随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猜想梯形、三角形、圆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是否能够达到密铺效果。利用电子白板的平移、旋转、复制等交互功能,让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中,教育者如果运用PPT的形式来进行课件展示,由于其实用性功能相对薄弱,因此无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操作实践活动中。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则能够顺利改变这一教学弊端,更加有利于再创造课堂的顺利打造。最后,教育者应当预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共同赏析两种不同图形所组成的密铺图案,并邀请学生来到讲台中,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创造设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更加全面且深入地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相关特点,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不难看出,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传统数学课堂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会被逐渐替代。不仅可以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够拉近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大交互功能,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有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养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再创造式学习策略,可以为学生顺利打造出更具趣味性、开放性的实践性课堂,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具情趣和探究意味。而教育者也要主动走出舒适圈,不断磨砺自身的专业能力,拿出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各种新理念、新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出改进。此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认真琢磨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实践与动脑创作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宝贵的学习经验,以此来有效突出再创造课堂的教育意义。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再创造课堂的教学价值将会被持续开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