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发启
(福建省大田县第二中学 福建 大田 366105)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长期以集中式满堂灌为主,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按照教材设计,并结合大纲要求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完成记录相关数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进而不利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在新型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得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并实现终身发展目标。为此,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主动革新教学理念,并要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而分层教学方法作为一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层次化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受益的一方,具体如下:
1.1 学生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分层教学法优势众多,总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全体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又可以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1]。其次,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2]。
1.2 教师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具体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此期间,数学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数学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3]。与此同时,分层教学法作为一项新课改工作深度推进中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本身是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挑战,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学生在同一数学知识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对数学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基于客观角度而言,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处理更多的问题,并做好大量的充分准备工作,这使得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抗压能力,才能投入精气神来做好分层教学的各项工作,以此保证分层教学效果[4]。
2.1 兼顾主客观因素。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日渐显著,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课程知识内容涉及面相对广泛,不仅具有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还有实践类的综合知识,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若采取传统学生集中的满堂授方式进行教学,则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其余学生要么表现出“吃不饱”,要么表现出“吃不透”,进而会影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充分发展,还会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长期如此,初中数学班级授课会出现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灵活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通过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方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使得其在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备课方法的改变,既要关注数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发展,还要兼顾其他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5]。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数学接受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实际的数学学习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为此,分层教学法兼顾主客观因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2.2 兼顾学生“成功”需求。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是待进入或者是已经进入青春期状态中,使得其在好胜心方面远胜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展现出不同的一面,可以发展成为师生群体中的焦点人物[6]。同时,不同学生在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会逐步形成不同的优秀品质,也会形成不同的缺点。因此,初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并要予以合理措施来引导学生纠正缺点,以期在完善学生自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初中数学后进生为例,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其在数学学习中长期存在挫败感,并可能形成不良心态,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否认自我能力的问题[7]。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授课环节,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可以给数学后进生更多的展现自我机会,并可以让数学后进生在层次化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化提高,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8]。
3.1 科学分层学生。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层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学生分层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以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实现充分发展目标。在学生分层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遵循如下原则,以此保证学生分层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先,数学教师在学习分层过程中,应基于学生当前基础情况,如数学基础成绩、数学基础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等,还要适当考虑学生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以此保证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并营造良好的组内氛围[9]。其次,数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确保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可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此外,数学教师在学生分层的情况下,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随后结合学生的考评结果进行调整分层,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处于流动状态,才能让学生在始终报仇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10]。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考核成绩、作业反馈情况等,随后明确学生的优缺点及数学能力水平等,据此对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是综合表现良好的学习,如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并且可以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综合表现一般的学生,如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且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而C层次的学生则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
3.2 科学分层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有序实施分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而对数学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是保证分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得让学生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在挑战自我的前提下,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挑战精神,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学目标制定时,针对C层次的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相对薄弱,一旦数学教师制定了难度过大的目标,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经历失败,长期不改变此现状,学生会从最初的产生负面影响而逐渐发展到否认自我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分层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地细化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最终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在的授课之前应深度研读教学大纲要求,以此明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随后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与分层。针对C参差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在C层次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巧用勾股定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可以对勾股定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通过这种教学目标分层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课堂教学层次化。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化至关重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紧跟教学进度而保证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效率。其次,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应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有效互动,使得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为整体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数学教师在随堂练习环节,也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随堂练习之后,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实现能力提升目标。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首先,针对C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设计一些掌握三角形性质等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做一些基础性问题。其次,针对B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应在C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判定条件等内容,此刻要求数学教师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此外,针对A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时,应侧重于重难点知识的探索,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3.4 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科学判断,便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法。同时,初中学生在一轮学习之后,希望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肯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所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但都希望在自身努力的情况下获得肯定。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信息。基于此理解,针对A层次学生的评价,由于其成绩优异,在日常学习往往会受到较多的表扬,为避免此层次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数学教师在不吝啬表扬语言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而针对B、C层次学生而言,在教学评价时,数学教师应以鼓励评价语言为主,并要进行适当的批评,但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表现,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并应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方面入手,采取多元化手段来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