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角度观察与描写,把习作内容写具体*

时间:2024-05-09

邓海鸥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小学 福建 建瓯 35310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明确指出习作教学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进一步明确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的目标“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1]。但习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虽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但小学习作教学依然困扰着不少教师。以小学高年段记实作文为例,学生在进行记实作文写作时,往往反应没什么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害怕写作文,很容易出现描写不具体的现象。不少学生人物描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影物描写单调呆板模式化严重,场面描写主题模糊东拉西扯,记事作文平淡乏味详略不当,状物作文条理不清结构混乱[2]。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与学生写作经验欠缺、写作素材积累不足、认知水平有限等有关,也与教师习作教学模式化、方法过于单一、习作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僵化有很大的关系[3]。学生描写不具体,通常是由于描写视角过于单一机械,未能抓住主体特征,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化、要素化的束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有利于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

1.多角度观察联想,把景物写具体

1.1 问题分析。写景作文应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同的描写对象往往需要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与技巧。表面上看,经过低中年段的学习和训练,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修辞手法,也学习了观察事物,小学高年段学生描写物并不困难。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景物描写时很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典型现象:其一,事无巨细的描述而非描写。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对描写具体的一种错误认知所导致,虽然我们强调要把内容写具体,但在如何写具体上学生未能完全理解清楚,而由此产生误解认为写具体就是写全面,造成事无巨细的进行全盘描写现象,结果反而无法突现事物的特性和重点。其二,逻辑混乱东拉西扯。在状物描写时,要有统一的构思和有序的规划,使景物描写逻辑清晰合理。但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往往不能有序的进行,而是东一点西一点,结果出现描写时混乱不堪的现象。

1.2 案例——《春天来了》。

【案例说明】

关于季节景物的描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多有涉及,其习作的基本要求是抓住季节的特征进行描写。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套路式的“春天到了,小树发芽了,小草开花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这种不具体的描写,使得内容空洞无物。再不然,学生一会儿在写花草,一会儿在写动物,一会儿又有写树木,一会儿又在写花草,单纯的把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乱七八糟的罗列出来。这种现象,是典型的未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未有序的进行景物描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景物描写的内容写具体,我搜集制作了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以《春天到了》为题进行习作,找准春天的特征,明晰事物观察的顺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描绘春天。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春天之美,学会观察和想象,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将春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教学策略】

动用多种感观有序地观察事物,展开联想,寻找景物的主要特征,对春天进行具体生动地描绘。

【教学过程】

首先,建立习作情境。教师播放春天视频,包括近景、远景,动态、静态,动物、植物,不同颜色、形态等。

其次,观察探讨。师生合作,总结春天的特征。先让学生说说在视频上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反馈,建立思维导图。有什么、什么样、像什么、有什么感想,并具体罗列出来。

再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条理地观察。在视频一些具有春天主要特征的画面暂停播放,学生根据视频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总结出描写的角度。如远处怎么样,近处怎么样;一阵风吹过,一只燕子飞过;植物怎么样,动物怎么样。按照观察罗辑建立起有序的描写路径。

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和观察角度,进行春天的具体描写。

【教学实施】

(1)条理清楚地有序观察。小学高段学生在描写季节景物时杂乱无序,描写不具体,其关键是没有条理清楚有序地对景物进行观察。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而不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对于季节景物来说,观察顺序通常有由远及近、有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由形状到色彩等。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而不能顺序混乱,例如由远及近观察,不能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会儿又远交叉杂乱。

(2)从多角度把握特征。景物描写必须抓住主要特征,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味道等多个方面,要想写出春天的具体景象,就必须引导学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将春天与夏天、秋天、冬天区分开来,将不同地区的春天区分开来。此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结合观察顺序进行表述,看到了什么,什么样,像什么。例如,整体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形状,与夏天、秋天、冬天有什么区别,表述春天的整体面貌;然后按照观察顺序,局部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形状,对局部进行表述。再如动物看到了什么,植物看到了什么;天空看到了什么,地上看到了什么。等等,按观察顺序,有序的把握不同观察角度的春天的主要特征。

(3)展开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把景物描写更为生动具体的重要环节,是对事物的提高和精炼,抒发情感得到升华。在有序的观察,把握春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小草发芽,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想象,使小草发芽这一画面更为生动活化起来。再如春天整体面貌的观察,冬天过去,万物复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立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寄托情感,从而对事物进行升华。

1.3 案例反思。对于写景作文,小学生习作的难点在于不能很好的抓住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在习作时无法将物的本质特征突出描写出来,即特点不突出。同时,由于学生观察顺序的把握度不足,因此描写时有序性不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造成学生在写景作文时描写不具体,描写混乱无序。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主要特征,从不同顺序、不同特征上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例如远近角度、色彩形状角度、整体局部角度、不同感观角度等,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这样才能把景物内容描写得具体生动。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观察顺序现象,将有序理解为顺序固定,造成景物描写模式化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描写景物时,不仅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由近及远,不仅可以从感观到的内容入手,还可以从联想到的内容入手。

2.多步骤分解过程,把事情写具体

2.1 问题分析。叙事作文是小学阶段习作的重要文体,也是最容易出现流水账式作文的一种文体。叙事作文的核心是以叙事为主,通过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在叙事作文教学指导中,我们通常强调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让学生围绕这六要素和顺序来写叙事作文,但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即便掌握了叙事文六要素,写出的叙事文依然平淡无味、简单空洞,甚至千篇一律成为流水账式作文。这种僵化的要素式叙事文写作方式,使学生陷入了模块式、格式化的叙事文写作泥沼之中,只盯着六要素来写作,去罗列各个要素,而未能关注叙事文的重点是过程,未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具体细致的对事件的过程进行描写。

2.2 案例——《一场精彩的跳台滑雪比赛》。

【案例说明】

2022年2月8日,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8岁少女谷爱凌以超高难度动作夺冠。为了让学生写作内容具体,我带领学生观看比赛视频,引导学生以《一场精彩的跳台滑雪比赛》为题进行习作。将跳台滑雪过程作为核心,引导学生如何采用过程分解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将事件写具体。

【教学目标】

把跳台滑雪写清楚。

【教学策略】

通过分解跳台滑雪过程动作,将跳台滑雪写具体。

【教学过程】

首先,带领学生观看比赛视频,让学生对比赛有个初步印象。

其次,讨论这场比赛,如动作、环境、表情等。

再次,围绕谷爱凌比赛过程的动作进行分解,使跳台滑雪这件事情变得更为具体,让学生明白跳台滑雪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动作。

最后,学生按训练步骤和分解指导,对谷爱凌跳台滑雪的片段进行描写。

【教学实施】

(1)动作分解具体描写。建立思维导图,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作为动作分解顺序提示。

首先:来到出发台,等候指示灯

接着:教练指示,出发起滑,到达起滑台台端

然后:台端起跳,身体前倾、空中滑翔

最后:着陆、自然滑行、停止

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动作分解后,将跳台滑雪这一过程分解为了四个环节和若干个主要动作。此时,可以围绕各环节的主要动作,进一步进行动作的增加。例如出发台等候出发指示时的手部动作、腿部动作、脸部动作;起滑后助滑道上的肢体动作等。在思维导图的提示引领下,使整个跳台滑雪过程的动作被清晰的分解具体化出来。

(2)支架构建多角度描写。通过思维导图对动作分解后,学生有了把跳台滑雪这件事写具体的支架,有了清晰的思路,能全方位的把握谷爱凌在比赛时的整个过程和细微的动作,将跳台滑雪写清楚。但只是这样的动作分解,学生的视角只局限于谷爱凌,描写角度还过于狭窄。此时,进一步根据视频,不只是写谷爱凌的动作,在思维导图各个环节中,进一步增加教练、裁判、观众的动作,多角度描写使学生对整个跳台滑雪的过程描写更为具体丰满。以“首先”这一环节为例,在谷爱凌来到出发台等候起跳指示过程中,除了谷爱凌的动作,还有裁判的动作,进一步还可引出现场风速如何、裁判和谷爱凌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此时的心理想法。

(3)写作布局具体生动。一堂习作课,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东西,本堂课虽然是以《一场精彩的跳台滑雪比赛》为题,但在教学设计时其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分解动作,通过多角度描写来把跳台滑雪这一活动的全过程描写具体清楚,因此着重于描写谷爱凌跳台滑雪这一事件的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的“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作为结构布局,学生按这一布局来完成跳台滑雪过程的写作是核心。由于一节课时间极为有限,为了避免学生在开头、结尾上耗费过多时间,无法完全集中于“把跳台滑雪写清楚”这一教学目标,因此我事先写好开头和结尾,而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集中精力把“跳台滑雪”写清楚具体即可,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针对性的训练。

2.3 案例反思。对于叙事作文,小学生存在畏惧现象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在写作时极容易出现流水账式现象,对事件的描写不够深入具体,清晰明了,对事情的重点把握不清。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动作分解,能使学生对整个事件形成条理清晰的认知,围绕动作的细化深入,并进一步围绕动作分解增加环境、心理、旁观者等元素进行多角度描写,使得学生对事件的描写更具体丰富。但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大而全的现象,否则极容易使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训练。

3.多维度描写细节,把人物写具体

3.1 问题分析。人物描写在小学记叙文中运用非常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应具体生动,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人物描写看似很简单,但实则非常难,尤其是要将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面貌突显出来,对小学生有很大的难度。不少小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往往是模仿式的描写,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描写不同人物,出现外貌描写如出一辙的情况,写到妹妹都是“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好似所有人的妹妹都是同一个人,毫无个性千篇一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写,不知道把握人物的细节,无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和更深层次的人物情感。

3.2 案例——《我的同学》。

【案例说明】

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经历之一,不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同学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对父母的熟悉程度,而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很要好的同学,但既便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很多学生在描写时也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针对学生在人物描写时无法把握人物细节,不能突出人物个性,不能把人物写具体这一问题,我以《我的同学》为题,引导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同学为例进行习作,找准人物细节和个性特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人物细节描写、个性描写,把人物写具体。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人物,把握人物细节,分析人物个性,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来对人物外貌细节和个性进行具体描写,提高人物塑造能力,把人物写活。

【教学策略】

有序地观察人物,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寻找人物性格特征、品质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外貌、性格、品质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话题,建立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不同人物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出来的性格品质进行简要的讨论,明确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有其独有的个性特征。

其次,建立观察提纲,形成有条理的观察顺序。对人物的观察顺序,有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外貌到心理、由整体到局部等多种顺序,学生在观察时可以采用自己的顺序来进行,从而对人物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观察认知。

再次,指导学生如何突出人物个性化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例如胖瘦、高矮、服装、眼神、习惯动作、语言特点等,让学生对所观察的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并进一步进行引伸。例如同学的手部个性化特征,有很多细小的伤口,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进一步进行联想想像,如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等等,进而联系其性格特征。

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和观察提纲,有条理的从各个角度,对自己要描写的同学进行具体的描写。

【教学实施】

(1)形成有序的人物观察顺序。人物描写就如给人物画像,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以符合人们对人物观察认知的习惯。通常情况下,人们观察一个人物,首先是从整体到局部,例如从整个人的身高、胖瘦,再到具体的五官、服装。而在局部观察时,通常是从上到下,如先从五官、头发,再到服装,鞋子。通过外貌观察,进一步由外到内进行感知推测,例如从其面部表情、语言感知其心理活动,从其行为动作感知其个性特征等。学生如果不能进行有序的观察,在对人物描写时自然无法有序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有序的人物观察顺序,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清晰的观察过程。

(2)拓展观察角度多维观察人物。小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时,经常描写不够全面,或只写了人物外貌特征,或只写了人物服装,或忽视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全面观察人物的习惯,学会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人物。例如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物时,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爱好、性格等多个方面来写,同时还可以从自己看到他的想法,他对其它同学的影响等方面来写,以拓展人物观察角度,避免观察不够全面,只限于外貌服饰的现象,为多角度描写人物打下基础。

(3)抓住个性特征多角度突显人物。当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人物,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人物后,就需要进一步的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个性特征,即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个性特征是一个人物能得到突显活化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在描写人物时,未能突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描写就会千人一面。例如同样说话凶巴巴的,有的学生是心地善良对同学很好,有的学生则喜欢欺负其它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自己所观察同学与其它同学不同的地方,并进一步深入地去思考,从多角度描写把所观察同学的个性特征明确具体写出来。

3.3 案例反思。人物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使一个人物具体生动,而不是只把人物外貌描写出来。在人物描写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有序地、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全面地观察,并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才能在描写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具体描写,使人物生动形象具体,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而不是只对人物进行外貌服饰的罗列描述。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通过全面地观察看到,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人物的性格、品质进行认知,使观察更为深入。

结束语

描写不具体是小学高年段学生习作常见的问题,也是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造成描写不具体问题的原因,并非只是描写不全面,而是由于逻辑顺序、特征把握、观察角度等多个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在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顺序的多个角度、特征的多个角度、感观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从而使习作内容描写更具体,更生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