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时间:2024-05-09

王煌辉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陂小洋小学 福建 龙岩 364000)

小学生尤如一张白纸,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得到更多知识的滋养,学会更多的技能,将自己的内心书写成五彩斑斓的画卷。同时,小学生又缺乏辨别能力、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错而不自知。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了挑战性和创新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将德育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德育在实践中得到认证和发展,通过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社会事件进行结合,突破教材、环境的限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无限开发。

1.德育的基本概述

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而,德育分为两个层面:(1)广义的德育。是指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我国地大人多,应试教育成为了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大多数家庭和学校依然以成绩定优劣,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会价值取向,忽略了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小学生个体德育成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共进退,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直接影响着个体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这咱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当代青少年将成为我国优良传统、中华精神垮掉的一代。德与才的较量亘古不变,更流传着: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换言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攀升,皆是德育缺失造成的人格缺失,导致青少年以幼小的心灵品尝生活的苦涩,乃至身陷囹圄无转还余地,给他人造成无以复加的痛苦和伤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知,青少年德育的实施不止于个体的健康成长,更关乎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影响着社会民族的发展,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将德育渗透于小学教育教学当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光,成为中华中族优秀的接班人,走出中国之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德育的原则

3.1 生活化。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走出校园直面社会时,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而德育生活化,就是让小学生直面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行为、习惯等,塑造优良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将小学生逐渐向目标远大、志向高远的方向引导和培养。因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体内容要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以学生的学习方向、成长轨迹、就业方向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作为主导内容,便于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容易走近学生的内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得到德育的滋养与启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综合化。从德育的概念可知,德育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的领域较广,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多重价值,将多种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利用,通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达成最终的教学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智、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3 生本性。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体,还课堂于学生,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得到个性化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更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目标出发,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前提,既要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3.4 开放性。科技网络时代的到来,注定教育不再是以教科书做为唯一的教学资料,而是要打开世界之门,让学生面向全世界,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想,通过使用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题材,培养学生发展更多、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助力学生未来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4.1 改变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实现家校合作。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大多数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不统一,造成了教育矛盾的出现。而学生的教育不是单一性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而是综合性的教育。只有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结果,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国家层面已经重拳出击,做出了政策调整和教育改革,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配合。在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家长更要快速转变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达成教育一致性,家校协作,将学生培养出四有好少年。

4.1.1 教师和家长要达成统一思想,不能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明白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于成绩提升,要遏止“唯成绩论”、“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将过度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目光和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与发展上,认识到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灵魂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不二法宝。

4.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刻谨记: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既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传授学生以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成为学生的骄傲。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余,不仅要进行学习培训,拓宽知识架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还要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注重个人修养提高,改变师生之间的相处方式,注意和家长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方式。立正修养,以己渡人,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4.1.3 家长要不断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修订与实施,使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体现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出了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以及终身发展、终身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承担“养”孩子义务的同时,更要承担“育”孩子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是终身的老师,要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德育的主体责任。家长要懂得上行下效,想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三观正、品质高、习惯好、行为端的好少年,自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明白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做为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让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与指导下、在老师的培育下成长、成功、成才。综上所言,做为家长,要从自己开始改变,学会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屏弃唯成绩论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在家里,要学会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家长的身份,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带孩子共同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做他想做的事情、定期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外出旅行、每天听新闻并有针对性的对某条时事新闻进行探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处事之道、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把孩子培养成有道德、有爱心、有礼貌,知进退的好少年。面对老师,要尊重老师的教育决策,家长和老师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认真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孩子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才能起到监管、督促的作用,和老师一起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四有少年。

4.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以一种超越学科框架的形式存在,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这就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观摩者、学习者的心态对待,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沟通,遇到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探索寻找答案,最后通过实践获真知。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一单元《安全教育,做情绪的主人》为例进行分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所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背景、接触人、事皆有不同,面对同一事件,所持观点不同,行事颇具差异。因而,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少讲多听,适时给予引导即可,让学生通过事实验证自己的想法,更正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修养。可采取辩论法和角色扮演法进行实践:

4.2.1 辩论法。多媒体播放视频如《天空之城》、《千与千寻》、《捕鲸》、《哆啦A梦》、《哈利波特》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下人们的表情变化,以及对身边人造成的困扰和影响。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情绪的看法,并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情绪是否应该外现,自己是否应该学会控制情绪。根据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形成辩论点“释放情绪是否考虑对他人的感受”,由学生自行制定辩论规则,约定辩论人数,教师充当观众,并且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认知能力较弱,对于很多社会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抛出引导性问题,例如:在别人屡次冒犯你时,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在路上遇到同学或者同龄人受欺负时,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当你看见几个小朋友在伤害流浪猫时,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当你的家人没有满足你的欲望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情绪对待你的父母家人?当你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考到了年级第一名,在课堂上你会选择什么的情绪对待?辩论的目的并非争输赢,论对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懂得正面情绪可以加深好的印象,甚至帮助他人、保护自己,合理的情绪不会刻意乱别人,都可以正常表达。不合理的、负面的情绪要学会自我控制,注意发泄方式和地点,避免造成对他人的困扰。

4.2.2 情景教学法。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客观事物理解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即便通过辩论,也无法令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何为正面的、合理的情绪表达,更不懂得极端的情绪会给自己和他人怎样的后果和伤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情绪所带来的影响。如设置电影院剧情,让15-20名学生扮演成年人,10个学生本色出演,剧情设置如下:剧情一,电影开播后一名成年人反复在观影区接打电话,并怒斥对方,甚至说脏话,一名男士出面劝阻,两人大打出手。剧情二,电影开播后,一名学生太过激动,大声喊叫,并踢踹前面座椅,引起父母与他人激励争吵,造成双方受伤严重。剧情三,一名成年人受剧情影响,想到自己的切身经历,大哭不止,受他人规劝之后,离场自行消化情绪。教师引导学生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自行设置人物性格、表演细节、台词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可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并分析所演人物的定位原因,表演过程中的心情、体会、收获,再让观看的学生进行总结。再如,通过网络媒体播放社会新闻,让学生感受不同事件、不同情绪所导致的结果。如上海外滩连年采踏事件、2020年上海熊孩子朝服务员脸上扔牙签事件、2021年上海熊孩子对维尼熊施暴事件等。观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致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情绪有无关系,如果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通过情景教学法不但帮助学生正确情绪的,学会正确表达及控制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时刻用道德约束自己,成为有文明礼貌的人。

4.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德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实践,实践方能出真知。因而要将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建设。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要求极高,要从多方面入手:道德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基础知识的汲取与提高,学生能力拓展训练,开阔学生眼界和心胸等。例如: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这一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模拟教学之后,可带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切身观察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对环境的伤害。周六上午8点30分,学生可在家长的护送下到达公园附近的某小区门口集合,在确定人数之后,进入小区开始实践活动。第一步让学生按照在校组合名单,快速进行站队,并且再次明确活动内容及要完成的任务。任务一,观察小区内的垃圾箱是否进行分类,任务二,观察小区内的垃圾种类。任务三,观察小区内的垃圾是否有乱扔现象,并了解原因。任务四,观察小区的垃圾箱设置、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化。第二步,教师和家长一起建立微信群,由志愿者家长在群中发送学生的动态,保证每组学生的安全。第三步,明确活动时间,要求志愿者家长和学生10点30分准时在公园门口集合,并进入下一个环节,目标为公园探险。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前往公园。首先明确任务,任务一,观察公园内有无游人乱扔垃圾现象。任务二,了解乱扔垃圾游人的年龄、垃圾的名称,并且进行采访,了解游人为什么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任务三,观察公园内垃圾箱有无分类,并记录分类项目,并和小区内的垃圾箱分类进行对比。任务四,统计公园内垃圾种类,并和公园内的垃圾种类进行对比。任务五,观察公园内垃圾箱的分布情况、数量和小区内的进行对比。任务六,请记录,本小组在进行探险的过程中有无分心,玩了什么游戏项目,小组成员有无发生什么矛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其次,确定集合时间为12点到12点30分,在用餐之后,师生可在公园某个空旷的地方进行交流,先小组内统计、讨论,再和大家分享本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及整改建议。整个实践过程让学生们认识了垃圾,学会了垃圾分类,认识到垃圾不能随意乱丢必须按照分类要求投入垃圾箱中,才能保护自然生态不受伤害,我们才能拥有干净、卫生、美好的自然、生活环境。

5.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性的室内课程,其内容包含了学校实践、社会实践、家庭实践三个维度,要将德育全面渗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理解、认可和支持。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学习,改正唯成绩论的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校协作局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展开德育,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