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梁国玉
(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双城中心小学 甘肃 临夏 731800)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理解能力。但是,当下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及理念严重滞后,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认知发展规律,开展填鸭式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堂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其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大幅度降低,从而学生在语文方面的阅读能力始终无法提升。对此,基于文化素养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已是必然趋势。
1.1 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过渡以结果为目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习惯性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仅仅作为被动性的听众,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心智及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以科学、规范的引导,然而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无从发挥,所以,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少之又少。还有一些教师依照自身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传输所谓的阅读技巧,使得语文阅读课堂由教师全程包办,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分析及思维能力的拓展。
如,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阅读知识点及问题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无法通读全文,仅仅是为了应对老师的问题搜索答案,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全文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依照自己的节奏通读整篇文章。由此可见,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标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规范引领学生掌握书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阅读技巧,使其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及内涵,以此来达到学生有效阅读教学目的。
1.2 未设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中,一些教师并未设置具体阅读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插页及认知发展规律,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很难起到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未着重针对阅读技巧及学生的阅读兴趣重点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单一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进而达到背诵的标准,对于语文知识点的阅读理解情况一些教师并未有所要求,同时,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也未告知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目标及意义何在,完全依靠教师课堂中的讲解,不引领学生课后进行温故和思考,并检索与阅读教材所相关的背景资料及知识点,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处于盲目学习的状态,无法有效的将语文阅读所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在日常写作和生活中去,更无法谈及语文阅读中所蕴含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1.3 教学观念严重滞后。教师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教师引领的好坏与否关乎着学生语文阅读的质量及效果。教师过度以书本教材知识点为教学任务,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忽视学生的差异化及能动性的特点,在组织学生开展课文阅读时,很多时候是走马观花的形式而已,并没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精读、泛读进而标记出自己所认为的重难点,给予学生疑难解答的自由时间,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完全失去兴趣,无法获得有价值的阅读知识点,以致于影响后续有关语文阅读的作业及任务的完成度。
1.4 忽视文化素养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情感色彩、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类的阅读素材,其中所蕴含的人文色彩、情感及审美价值浓厚,如果科学、规范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人文素养。但是,大多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忽视文化素养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并未过多解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多种人文特质的知识,使得语文阅读课堂不具备基本的人文色彩,如许多描写思乡情感意境的优美语段、表达爱国情感的主题思想等等,教师并未引导学生过多的品析其中所蕴含的阅读技巧及情感表达,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高,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及思维拓展能力。
除此之外,一些教师自身不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对于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及指标的理解不够全面,很难与时代发展的节奏保持同步,这也是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无法培养文化素养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的原因。
2.1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及个性化差异。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大多以叙事、记事为主,通俗易懂。所以,教师需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阅读课堂,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及认知发展规律,尽可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次理解语文阅读中所表达的中心主旨,从而能够更深层次的掌握语文阅读知识点和技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拓展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语文课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文中父亲艰难的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深入情境精读课文之后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交流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浓浓爱意,能够给学生带来深深的代入感,强化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从中也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饱含父母之爱的事,从中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思维拓展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2 多元化创设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高低关乎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优势多元化创设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教学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教师可将现代语文阅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结合,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通过语文阅读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和传播,使得我国的本土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致使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授和讲解,以致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集体意识、不具备社会公德心、怕苦怕累等等,所以,教师需为学生做好粮食引领的好榜样,培养学生掌握更多关于阅读的技巧要领和知识,不断积淀在语文阅读中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还可进行延展性的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阅读的技巧和要领,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和认识更多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及各民族的优良品质及风土人情。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软件,以卡通视频的方式导入惊弓之鸟,生动、形象、直观的视频展现能够给学生极强的代入感,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之后引领学生一起解读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文特质,深度解读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挖掘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例如,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坦坦荡荡,品行端良,由此我们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成语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仅仅是故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引领学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特质,做一个光明磊落品行端正的人。
2.3 转变传统的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思考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推进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需要不断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深层次与阅读教材中描述的情感、意境产生共鸣,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实现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延伸,从而能够自主的进行高效阅读、深度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对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教师还需注意的是进行开放式的引导提问,让学生积极大胆的畅所欲言,能够让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行的发散思维畅想创新,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和逻辑能力深化,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时,首先,教师可进行词作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宋词以及字体历代的演变,“居”引导式的提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是居然之家还是安居乐业呢?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联想的空间;之后出示“村居”看到这个词学生们又能想到什么场景呢?这时,有人说矮小的房子、还有人说安静的氛围、也有人说吟诗的诗人……之后由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的历史背景及信息,引领学生一起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细腻情感,进入辛弃疾的《村居》阅读,初读词作、指导朗读、诠词释义,引领学生一起感受汪翁媪聊天、喝酒谈心、清苦心安的温暖场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还羡慕,更何况所处战乱时期的古人呢,辛弃疾出生在被金人所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击而不懈努力却屡遭奸臣打击迫害,最终被贬至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所以,本首词充分体现了辛弃疾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内容,一起感受辛弃疾所描绘的村庄之美以及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之后让学生以这首词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写成一篇小短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所描绘出来。
2.4 重视文化素养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若想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中的文化素养,阅读人文经典、传统历史文化等极其必要,这也是语文阅读中的人文特质所在。所以,教师需重视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感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将阅读教材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感进行有效的延伸,以此来达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综合品质的教学目的,特别是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教师可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传统的民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文化素养的渗透,以此向学生不断输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文阅读信息,让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中国汉字语言的魅力以及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采用情境式的导入,生动的讲解圆明园的毁灭历史及背景,之后引领学生声情并茂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可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渗透人文元素。引领学生一起欣赏圆明园的精美建筑及布局之美,收藏之珍贵,从中领会风格别致的西洋景观和民族建筑,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谈体会并有感情的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之后为了验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复述性的总结以此来升华阅读课文的主题,教师可采用引导式的主题升华,如无情大火,将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假如此刻的你就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有什么感想?同时向学生总结,经过华夏儿女的艰苦奋斗,中华巨龙已实现腾飞,祖国正以强大的实力雄踞于世界东方,祖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呼吁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为未来的前程似锦而刻苦学习,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自信和情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素养的不断渗透和情感的延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阅读能力及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的来说,文化素养是小学生未来发展学习的重要基石,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适时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及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语文阅读课堂增添浓厚的人文色彩,有利于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