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4-05-09

王成芳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领域的关键词。在小学阶段,广大数学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理解乃至强化,当做尤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想要贯彻落实这个目标,就需要寻求或是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在受教中,适应教学时间,形成全方面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一种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很大提升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品质和质量,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学课堂氛围稍显枯燥。数学学科由于其理科的严谨性和规律性,在课堂讲授时主要以理性思维为主,教师的讲授偏重理性,这样会造成课堂氛围枯燥和沉闷,一些对于数学学科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因为课堂氛围不活跃而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影响其数学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会压缩数学背景知识的讲授,直接讲授定理定义甚至直接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接受“填鸭”式教育,这就相当于在枯燥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成绩和效果。

1.2 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关注多于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成绩论英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大加表扬,对于数学成绩提高困难的学生只批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而不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和素养的培养上找原因,这样就会使对数学学习存在困难和瓶颈的学生越来越多,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利于其数学成绩的提高。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也会有偶尔失误的时候,一旦考试失误,也会受到责问和质疑,这也对数学学习的长足进展是极其不利的。

2.基于核心素养倒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意识,鼓励开拓发散思维并大胆创新。小学生相对活泼,所以教师需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不能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灌输式教学,需要在这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把教学方法逐步优化。

学生的经验累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候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教师在讲课中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数学理论以及数学概念的具体意义,并时常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此实现学生的自身思维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平面图形”时,教师引导学生对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征进行理解,掌握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分别具有几条对称轴的知识点。由此,教师可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思维意识。

2.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未达到完全独立自主,在学校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烈,教师要学会蹲下身来,努力将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的特点吻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民主和友爱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微笑和温暖。首先教师要学会信任。学会信任主要是相信学生学习的潜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例如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快速的进行计算。课时少,内容太抽象,学生难以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按照衣食住行四个领域把学生分出四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一道生活中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理解了整体与局部的概念,还灵活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再通过小组分享和交流,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通过仔细和耐心的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性格和喜好各有不同。在小组活动中不喜欢主动发言,说话声音小,写字速度慢的同学,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关注,时常给予鼓励,小组活动完成后,要有适时进行辅导,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期望中茁壮成长。

2.3 家校共建,延伸“说理”教学的广泛性。数学无处不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要通过课后不断温习和巩固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家时也可以温习老师在学校的“说理”教学,让“说理”教学的余温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个角落。例如,家长可以在家里营造数学角,在数学角里放置相关数学书籍和教具,让学生在温习功课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借助数学角里的资源对问题进行解决,并温习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所进行的“说理”教学中提到的知识点,使“说理”教学更具广泛性和延展性。家校共建对“说理”教育的巩固和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数学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让学生浸润在这样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中,渐渐滋生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受益良多。

2.4 核心素养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现在科技发达,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大部分教学中得以普及。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的把知识展示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直接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有些东西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教师如果直接讲述,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避免这个现象。比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圆的周长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就可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自行车轮在地上滚动的画面,让学生更直观的对知识进行吸收,理解圆的周长等于2πr或者πd(直径),如果题目具体说明了π=3.14,那么就用2×3.14再乘以半径。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自行车轮的滚动了解了圆的周长计算方式。既把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学习;又提升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化教学思路。有效的课堂聆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例题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几个相似案例的学习后,对同一类型的习题一样解决。

例如,在《找规律》这一小节,教师摒弃原有的数字等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等硬件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观察有趣的图形,进行填数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陈述“后面的小积木都比前面的多3”“前面的小花都比后面的少1”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也就深化了他们推理。分析的能力。这也是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自己学的什么,提高其自主探究和学习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方法。

2.6 分层教学,差异化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一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掌握知识进度缓慢的学生。要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将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不同水平进行分层制订,有针对性性的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的训练。分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学生,及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学习兴趣浓厚,理解力强,思维速度快的学生。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在理解和思维能力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第二,科学制定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上课的具体内容上和提问环节都进行了分层处理。第三,课后加强分层训练。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后分层训练。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后,教师要求第一层的学生做完全部课后练习,加强综合性题型的训练。对第二层的学生主要进行中等难度题型的训练,要求基础题和提升题目全部做完,拓展题目可以选做。第三层的学生重点是训练面积公式的运用,只做基础题目。这种分层训练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及时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2.7 重视实物操作,培养学生深层理解能力。数学学习中理解能力是关键环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并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实物操作也是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形象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和特征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探索能力,并逐步增强学生的深度理解力,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和脑等多个感知器官参与到数学的知识理解中,提高学习效果并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六年级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在正方体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面构成,快速理解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长方体则有三对长宽高不同的长方形构成,学生熟练的运用已知的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推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可见,让学生实物操作,可以有效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们学习很有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趣味和探索欲望,所以在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的概念十分重要。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向这方面靠拢,不光是教学模式和策略,要从各方面出发,为学生着想。可以看出上面讨论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