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分析

时间:2024-05-09

林 勤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小学一部 江苏 南京 210028)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教学优化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调整,从教学方法的优化变革出发,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针对如何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趋向,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调整趋势分析

从新课改的趋势来分析,在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主流,这预示着传统教学中极度重视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将被舍弃。而新课标提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也明确作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需求,在此形势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能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并围绕着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构建和基本数学能力的发展构建教学。相应地,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调整趋势从总体上来看愈发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优化调整时,也就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可以有效展现学生价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设置。

2.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策略

2.1 做出教学反思,分析方法误区。教学调整的进行需要教师先找到需要调整的部分,再结合教学分析地进行锁定需要调整的原因,找出教学调整的方法。为此教师需要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进行反思,看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些方面,进而实施对应的调整。一般而言,做出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1)公开课设置,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公开课的方式邀请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在公开课完成后,通过与听课教师交谈的方式锁定自己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2)教学自省,即教师查阅一些关于教法改革的相关材料,结合其中提到的教学新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设置进行反思,对比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3)学生会谈,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说出他们理解中教师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提出他们理想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教师就可以从课堂的实际参与者中获取教学情况的一手信息。在找出相应的问题后,教师还需要结合问题的实际内容作出反思,思考调整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减法”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公开课开展的方式来尝试着锁定自己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反思的进行。其中,教师可以邀请同年级的数学教师或一些其他年级的数学资深教师进行听课,在听课完成后让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点评,重点之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讲解速度过快或理论讲解过多)。在明确了相关的问题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和其他教师研讨这些问题的优化调整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综合自己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反思,尝试着找出教学方法调整的方向。

2.2 联系教学实际,明确调整方向。在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内容是锁定教学调整的目标,明确教学调整的方向。只有当教师有了清晰而明确的教学调整目标,教师才可以坚定而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在教学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实际方法调整的个性化进行研究,这是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有效融合的重要前提。若教师只是将寻找到的教学方法生硬的套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只会呈现严重“水土不服”的情况,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故为了生成教学调整的有效目标,教师除了需要根据自己教学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省外,还需要综合新课标的实际教学倡导,研究一系列教学方法在自己教学中实际开展的具体途径。

为了明确出教学调整的方向,教师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围绕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置的调整。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余数”设置教学展示环节,改变原有的直接解释知识的教学架构,使用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找出余数内涵的教学设置进行教学。又比如,在知识教学完成后,放弃原有的教师总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

2.3 凸显导入价值,构建有效导入。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教学导入的价值,所构建的教学导入环节也并不具备很强的有效性,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为了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方法的调整入手来架构教学。一般而言,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需要贴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引申,再带领学生回归教材知识。相应地,为了构建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就需要在课下作出研究,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喜好入手选择教学导入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认识角”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关于“角”的知识构成,选择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来架构教学导入环节。通过教学分析可以发现,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描述角、辨认角,而角是一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角也有了一定的认知。相应地,在教学导入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综合多媒体与生活化两个方面。基于此,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现的方式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角的辨认,在此基础上导出本课关于角的教学内容。相较而言,这样的教学导入设置可以比单纯的复习导入起到更好的效果。

2.4 学生小组构建,开展合作教学。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师一般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一种会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过去,理论讲授法是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知识传递快速的优越性。而在当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愈发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理论讲授法的有效性自然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若教师还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自然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故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调整,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的调整入手选择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是借助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知识研究途径的教学方法,相较于理论讲授法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状况。为了做到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师就可以从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构建入手进行研究。

例如,在进行“乘法”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想办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其中,为了确保学生在课上可以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选择标准上,教师可以考虑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学生小组的划分,这样划分而来的学生小组可以确保各个小组的学生其能力发展情况处于一个合适的阈值。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在课上就可以改变原有的理论讲授模式,换而使用提出问题、做出引导、学生思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2.5 有效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小组合作教学法之外,问题导学法也是当前教学背景下一种有效化的教学方法,其也可以与小组合作教学综合使用。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将改变原有知识陈述讲解的授课方式,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着更强的推动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教学培养的重点,因此教师应将问题导学法也运用起来,将其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构建,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需要联系当课的教学内容来生成教学问题,以待在课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有效地使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教学问题的设计。其中,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对应关系,并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相应地,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就可以设计诸如“1时等于多少分呢?”“1时等于多少秒呢?”“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这样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解题大比拼”活动,让学生看看在五分钟内最多可以完成几道题目,以此让学生形成争分夺秒的节约时间习惯。

2.6 合理追问设计,实现引申拓展。追问是教师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通过追问的合理设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实现深度学习的进行。为了达成追问的有效设计,教师在备课环节进行导学问题设计时,需要预设一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做出基于预设回答的追问。当然,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是复杂的,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也更加的多样化,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去处理学生的回答,并引出合适的思考追问。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进行追问的设计。其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进行构建:教师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图中展示的物体是什么呢?(从底面展示的茶杯和从侧面展示的茶杯)”在完成问题的设计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教师就可以预设学生的回答构建追问。如预设学生回答:茶杯,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追问:如果只让你们观看第一幅图片(从底面展示的茶杯),你们可以辨别它是茶杯么?为什么呢?像这样,通过追问的设计,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课关于不同观察角度得出不同观察结论的观点探讨,实现学生的思考引导。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实现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做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通过反思的方式找出自己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在设计有效导入环节的同时,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学法两种教学方法构建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