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怎样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4-05-09

张建金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中学 福建 南平 354000)

引言

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率,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对此,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1.当前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提升的因素

1.1 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不足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同样的数学知识,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因而,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许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学方法普遍单一。对于所要教授的知识,许多教师都是直接讲述,以为这样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教师直奔主题的讲法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直接讲述知识使得学习难度增加,面对陌生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容易望而却步,学习效率反而不高。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兴趣的引领,然而在单一讲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看不到数学的趣味性,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久而久之,学生还可能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1.2 学生主体作用难发挥。无论是什么课程的教学,学生都应处于主体地位,因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者,学生需要不断认识新知识,理解并应用知识,因而只有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学生个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进步,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取得进步,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然而当前许多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述时间较多,而学生参与较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这就导致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问题等。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然而由于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难发挥,学生的思维也容易受到局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就会受到影响[1]。

1.3 课业量大,以分数评价学习效果。作业是对学习的巩固,数学教学中应适当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然而实际中,许多教师对数学作业的安排不合理,常常会布置较多的作业,一方面,部分教师觉得之后多做作业,学生才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颇大,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安排较多作业,并且这些作业与考试有着密切关联,考试重点成为了教师安排作业的重点。这样的教学颠倒了学生学习的主次,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教师应重视日常教学,使学生走好每一步。安排较多的作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并且做大量类似的习题之后,学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多的是掌握做题套路,而不是理解数学知识。许多学校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都会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失偏颇,分数固然能够反映学生的部分学习效果,但不能够一以概之,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只是不得要领,有些学生思维方式独特,对于数学问题有自己的认识,难以习惯考试的套路,如果用分数一刀切的评价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2.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2.1 科学设计教学,严格控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教学的节奏、教学方式等,为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控制教学的进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因而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的设计。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虽然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较长,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不一定牢固。因而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学过什么知识,而应该重视学生掌握了多少,只有明确这一点,教师才能够依据学生真实的基础情况,引导学生稳步上升。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整体的数学基础,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不同,教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此开展分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教师也可以引导合作学习,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互相帮助,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使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2]。

除了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之外,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熟悉课程内容。首先,教师需要理清知识结构,结合知识结构设计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所学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还应结合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其次,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的时候应突出重点,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应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并用稍长的时间讲述重难点。最后,教师应明确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方法,将数学思想方法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去。

2.2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发掘数学背景知识,通过真实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数学间的距离。例如,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从算式到方程》一课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方程,对方程知识比较陌生,因而教师不能够直接讲述方程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让学生逐渐认识方程,对方程知识有良好的初步印象。对此,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方程的背景知识。如古埃及人在3600年前就将未知数用在了数学问题中,公元前200~50年,中国《九章算术》中就命名了方程,并给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等。通过这些背景知识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并对方程产生好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始方程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听讲就会更投入。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又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述课程内容,让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做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设计好的几种数独模式,在9个格子中合理布局足够数量的有理数,然后告诉学生每一行、每一列与每条斜线上的数字和都是10,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充空白区域。

2.3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多参与课堂,同时做好学生的引导作用。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并能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开展数学教学。例如,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可以现将学生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保证每组都有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分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任意给出两个三角形,怎么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几种判定方法,每种方法需要几个条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思绪混乱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将可用的条件分类两类,一类是三角形的边,一类是三角形的角,然后依次探究在只用边的情况下,能否判定全等;只用角的情况下,能否判定全等;边角搭配,能够判定全等,有几种搭配方式?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全程观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学生讨论学习之后,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并解答学生的问题[3]。

2.4 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其次,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听课,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课上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最后,课后需要通过作业练习所学知识,借助练习检验学习的效果,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作业练习的意义,引导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在作业练习中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3.结语

总体而言,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追求。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熟知教学目标,据此合理设计教学,确保课程教学高效开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