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4-05-09

李光惠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支架式教学”来自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种能够发展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学生容易接受、已有的知识作为启发内容,给学生搭建可以成长的学习支架,传递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确保在理论知识得以准确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情、知识背景,加强与现实情况间的联系,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和应对现实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1.高中化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及要求

1.1 高中化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价值。“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用,是促进化学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作为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进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理解。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科学化运用,为学生构建概念框架,促进学生独立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1.2 高中化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要求。保障化学教学的质量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能按照科学化的要求,如教师要注重将学生作为中心,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水平,为学生高效化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为中心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才能解决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当中的困境,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再者,“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吗,需要教师注重将问题作为导向,通过发挥问题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深入的探究化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深化学习,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此就能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根据新高考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水平,还应通过学习,渗透化学核心素养,采取科学的评价措施,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际应用这一先进教学模式时,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起完善的理念框架,在将这一框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对化学知识产生一个整体概念。概念框架所呈现出来的建构意义具有独立性,是学生深入分析化学知识、利用相应知识点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从而提高化学素养、化学能力。

从“支架式”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看,源于建筑工程中的“脚手架”概念,这种脚手架有稳定性、牢固性的特点,适应性较强,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框架构建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锻炼。

3.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3.1 有效的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结合趣味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利用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特点来进行实践活动的展开,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有力的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营造解决问题的整体氛围。学生会对新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和观察,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目前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在课堂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来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在把握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下实现“支架式”教育的有效融合和利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材料》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资料等)去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探究这些材料在组成和用途上有哪些不同?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本课内容的思考,在自我学习和教师讲授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学习加深对材料的认知和分析,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和分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站在科学的前沿,了解金属材料的前世今生和发展,提升学习兴趣。

3.2 通过搭建支架,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探索的楼梯。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整个构建过程应以概念框架为基础,并对相应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会对知识建构的意义、化学知识内涵及原理等产生深刻的认知,在产生疑问、大胆质疑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新组建自身的化学知识认知结构。

如在对化学平衡受浓度的影响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平衡”的知识,教师可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对如何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何观测实验现象,如何控制过程中试剂选择,如何控制试剂用量等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知识和思维的螺旋上升、层层递进,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如何进行探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极具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中生在化学基础、化学知识、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能更加顺利的完成化学知识学习,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功能。

3.3 实验教学中,“支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实验“支架”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当中就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验过程“支架”的搭建促进学生逐步的深入,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在实验操作当中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从这些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如何产生氯气为任务导向,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入手,由氯元素价态分析如何产生氯气,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在引导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基本要求入手,对化学方程式涉及原理进行分析,从反应物状态以及发生条件、实验安全、气体收集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细化到画出实验连接图,从而体验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系列的“支架”搭建,引导学生对制备实验的过程以及要点进行掌握,有助于学生在各步骤的操作能够达到规范准确的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以及思考探究的意识也有了强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讲解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内容时,在探究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的过程为例,引导学生改变H2C2O4的浓度,通过观察溶液的褪色时间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架起化学反应现象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启发学生自行总结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3.4 情境的支架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支架式”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从而调动学生进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碳酸钠时,可以从“洋灰”的名称来源入手,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史入手,利用这段化学史,介绍侯德榜先生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为学生构建情境“支架”,分析索尔维法和侯氏制碱法在原理上的区别,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强国有我”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3.5 利用支架式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比例。在教学中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当立足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展开教学。化学学科中实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思维能力逐渐提升层级的重要支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的环节,扩宽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能力,体验进行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利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从实验目的、原理分析、试剂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以及实验结论的分析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展示化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从而延伸到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以贯之的知识网络。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利用老师搭建的支架,完成实验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渗透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其中支架式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有深刻认知,从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特点,通过构建概念框架、设计情境引入问题、体验探索、合作探究等途径,为全面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