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借翻转课堂,助力小学科学起航

时间:2024-05-09

梁庭毓

(吉林省长春市东师中信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以及规律性为一体的学科,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旨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配学生的学习时间,让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变得更为合理,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成效。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学生内化吸收知识涵养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论述对象,从翻转课堂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入手分析,针对如何在小学科学中构建翻转课堂模式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剖析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学生喜欢科学课程的占比约为96%,而另外4%的学生却对科学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厌学心理。所谓教学,自然是“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只有科学的教,学生才能有兴趣的学,所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则在于学科的固有特性。在应试化教育背景下,部分科学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观念落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以单向式、一刀切等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规定的时间之内,所能掌握和吸收的知识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科学学科的部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并不能快速完成理解,最终难免会对科学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在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又因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发育并不完善并不能快速完成掌握和理解,所以,革新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融入更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辅助工具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2.翻转课堂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学科,以揭示大自然客观规律为主。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分依赖大纲要求,很难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也是导致学生科学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能够有效颠覆课堂模式,有效实现了课堂空间的有效延伸。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有效将课前学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科学串联起来,保证了问题提出的精准性,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索者。在这个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中,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对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制作微课,重视概念基础教学。必要的课前预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为了有效盘活课前教学、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教师应从最基础的概念教学着手准备,努力给全体学生打好基础,从而让他们更轻松、愉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科学概念是学生认知科学世界,掌握客观科学规律的敲门砖,所以,科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除了要兼顾时间的把控,还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突出概念的重点内容之上,努力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视频,满满的“干货”,从而达到课前解惑,强化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例如,机械的概念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若微课视频中,只是简单的将这一句话简单的摆出,学生自然不能快速认知。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一概念的关键词进行重点的标注和延伸,重点标注“力学原理”,这四个字,并且插入一些生活中的机械图片,如撬动物体、滑轮移动物体以及斜面运送物体等等,巧妙的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对机械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在视频的结尾处,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多思考生活中哪些又是机械。

重视基础概念教学,对概念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引申,在课前预习阶段,轻松赋予学生一个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这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2 课堂解惑,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在课前观看完视频之后,自然也对机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自然也在自身的抽象理解当中,有了自身独特的见解。这种自我见解是学生获取知识,内化吸收的关键,也是所有教师需要尊重和重视的点。

还以上文“机械的概念”为例,视频结尾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机械,这自然也给了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施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势将学生这些独特见解进行巧妙地收集,可以让学生以交作业的形式,将自己认为的机械写在纸张上。随后,教师仔细查验学生的汇报成长,充分了解学生对机械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不同,自学效果自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少同学很难正确理解机械的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机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同理迁移”,规避课本上咬文嚼字,以更通俗易懂解释,让全体学生都能轻松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告诉学生,发明机械的初衷就是为了降低工作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其目的是为了便利人们的生活。如我们生活中吃饭要用到的筷子、抓取东西需要用到的镊子乃至衣服上的拉链等等,从而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机械概念的核心,了解和认识机械。

对课本的概念进行适当的化繁从简,规避传统教学中的照本宣科,以学生更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去解答疑惑,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完成“内化吸收”这一重要学习环节,自然也能最大化提升教学实效性。

3.3 课后实践,解放学生的天性。适当的采用回头看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复习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度内化知识涵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此时微课的作用,不再是解惑,而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拓展和实践创新。因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为基础上的学科,一切知识理论的来源是千百次实验的推理验证,所以,适当在课下引导学生以实验者的身份去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效仿微课中的做法,自主去验证科学真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在教学完《杠杆的研究》一课之后,学生也对杠杆的基本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能够应用到杠杆原理的机会并不会太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问题当做一项教学重点,引入微课当中。播放一个人用木棍反应撬动箱子的视频,引导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做法,去撬动身边的物体,自主完成对力点、支点、阻力点的深刻认知和内化,并且也能自主完成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一概念的再次升华理解,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复习效率。

3.4 发挥家与校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学生的生活范围,主要围绕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点所展开,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更要重视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能,实现两方协作,形成具有教育效应的整体合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1)家庭的教育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从为人处世还是生活技能,自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其隐性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和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助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电和磁》之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家长的生活经验,了解电和磁基础概念,并且询问家长生活中应用到电和磁的实际案例,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手机,拍摄一些应用“电和磁”的视频,亲自参与微课的录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充分检验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自主课前预习,再经过教师的细致讲解,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革新学生的消费观念,一举两得。

(2)学校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创新是中小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指出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只有突出学生的社会属性,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才能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逐步感知自身的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

如,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定期在学校举办一些关于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或以个人的方式或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充当视频助教,引导学生以拍视频的方式,完成课前自主探究环节。例如,在教学《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近期的课堂表现,将其按照4-6人为一组,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要求每个小组以校园为主要搜索区域,并且将其划分为几个板块,通过合理的分工,有录制视频、有搜索生物、有记录资料等,自主完成对校园生物的认知,并且在视频当中,将认识的生物以及不认识的生物进行有意识的指出,方便后期的深度学习。在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的价值,以此达到探索未知,关心生活发展,提升他们服务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为基础上的学科,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努力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转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做学习探索的主角,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助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