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9

郎 静

(山东省烟台港城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1.何为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教育并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历史,使学生意识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对国家富有责任感。这主要是指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可,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家国情怀教育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将史学素养落到实处,达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第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在传统模式下所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将传递知识作为立足点,并没有将历史教学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相关联,这就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只了解表面知识,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深刻解读,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能够满足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需要。我国的历史较为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家国情怀培养必须贯穿全局。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并不是非常关注情感教育。这就导致历史情感教学无法有序开展,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但是却无法理解历史知识所表现的情感和内涵,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家国情怀培养的关键作用,合理开展家国情怀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提升教学效果。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方案。教师还应当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从其中挖掘出有助于初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发展的素材,并且考虑应当以何种方式运用这些素材来培育初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互动交流,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彼此借鉴经验、互相启发,从而对现有的家国情怀培育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丰富家国情怀的培育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培育效果。

3.2 深植历史教材。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师首先应深植教材。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发展历史与世界整体发展史进行讲解与设计,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爱国情绪,以达到家国情怀渗透的教学目的,合理利用教材本身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内容与爱国主义历史事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引导中,高效感知历史事件与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己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促使爱国主义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就是对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的教学。史实固然重要,但历史背景是相关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史实背后的历史背景。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历史典故与知名历史人物,帮助学生理解诸如“忠”与“孝”等优秀传统道德,可以在讲解南北宋历史时,借助名将岳飞事迹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教材中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与甲骨文造字特点,让学生在体会夏、商、周青铜的文明辉煌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沉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进行学习历史、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我国灿烂历史有所认识,以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仅靠文字与语言,并不能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文字与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没有多媒体视听结合展现的效果震撼与深入。因此,历史教师也应对多媒体技术多加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加深感受,提升家国情怀渗透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及民族自信心的体会与感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贴合历史教学内容的历史课堂,活跃历史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其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保证中学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渗透这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进行《开元盛世》这一历史时代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关于唐朝开元盛世相关历史背景的纪录片资料进行整理与搜集,利用电子白板播放给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再现唐朝长安的繁华,进而使中学生被视频中所展现的唐朝所震撼,并为祖国悠久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信息虽然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历史文化”“历史生活”。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的“历史”生活,促使学生实现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成果时,我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三组照片:改革开放以前民众在冬天所戴的棉帽、日常所穿衣服;改革开放前期所穿衣服以及改革开放已有成果后的衣服。通过三组图片与现代衣服的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4 开展多种生活化教学活动。现代教育理念更为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单调的理论讲解不仅无法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讲解,更希望学生在熟知历史知识的同时,从历史课堂与历史事件中学习相关经验与教训,并将自己历史素养与历史思维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为家国情怀的渗透赋予更多的实践价值,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践行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而并非只是喊口号,因此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应用机会,组织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使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深植于学生心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历史课中感受家国情怀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日常的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访谈、课外资料阅读等活动,同时,可以找一些视频,比如播放抗战老人的采访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烈士英雄为家国安康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明白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战胜重重困难,一步步谋求发展的,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或红色纪念馆,让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历史,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自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家乡自豪感的同时,也使学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应通过加强生活元素在历史课堂中的出现频率,以生活感染学生,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3.5 开发家乡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家乡历史资源,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学生能够从家乡历史资源中体味中国近代血泪史,进而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家乡历史资源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土地上过去的历史,这更能够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新奇与乐趣,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化的实践调查活动,鼓励本班学生以本地改革开放成果与改革开放故事为主题开展调查活动,整理本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历史进步与相关突出成就,让学生将本地改革开放成果进行整合与搜集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正确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而真实理解改革开放的科学性与其历史价值。在调查中学生可以组成历史小组或自由结组,广泛利用本地图书馆,走访经历改革开放的老人,通过多种实践来丰富内容,然后在历史课堂中以PPT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历史素养与表达能力得到双重锻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渗透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有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家国情怀的培养应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教师应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蕴含于日常教学中。在历史课堂设计与开展中,根据具体教学单元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模式,选择更为贴合学生实际与教学硬件设施实际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与熏陶,使学生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进一步感知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并将历史情怀升级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中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好地继承与弘扬,满足自身成长需要与精神指引需要,进而助力社会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