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学习支架激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时间:2024-05-09

吕 静

(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 江苏 新沂 221400)

支架一词是指支持物体的架子,也有支撑、架起之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生活阅历的不足不能较好地组织语言,甚至于有些程度一般的学生无法理解写作意图,导致偏离、跑题现象的发生。而对于程度稍微好一点的学生,虽然能够大体理解写作材料的意思,但当自己切身进行创作的时候,又会发生其他的很多可能。针对一些思辨性较强的习作,即使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时也不知该如何表达出新意,导致学生的习作常常千篇一律。为了提纲挈领式地给予学习一个写作思维上的支撑,就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学习支架的思想,让学生可以顺着这样一种支架有条不紊地进行创作,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写作思路,从而使习作更具条理,使学生获得更多写作的热情,以期借助习作教学切实提升写作水平。

1.灵活搭建学习支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习支架的搭建不能看作是“喂食”的过程,而应该是“陪着学生过马路”。这里所说的投喂食物是指教师将相关知识全部梳理完毕,用“填鸭”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导致写作也成了一个个大同小异的模板,学生写出来的作品也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这样的写作教学方式不仅容易破坏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致使本就存在难度的习作教学更加无法顺利进行。“陪着学生过马路”是让教师当成一个旁观者,用递交学习支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顺着“马路”前行,而不是教师紧紧拉住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获得了较多的学习自主权,也能在“过马路”的经历中施展更多个性,自然而然也就能够对写作教学充满兴趣。考虑到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实际,这里的学习支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写作意图,并在优先构思的前提下逐步完成习作,使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发展。这一点,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三:我来编童话》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充分体现。

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成为了让学生“乘着想象”的方式。学习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让学生试着编童话、学童话的要求。因此,《去年的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文本也就成了习作练习的参照,让学生对童话编写的方式有迹可循。除此之外,认真阅读写作材料,并借助思维导图来构思习作,更有助于学生运用学习支架明确行文构架。为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不过多解释写作材料的意图,而是放手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思考。从内容上看,让学生看到词语后进行有趣的联想,也就让思维导语的支架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学生既可以从单独的词汇出发进行思维发散,比如选择“国王”作为中心词汇,就能从不同维度生发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海洋王国,王子、公主、皇后等。考虑到童话编写的完整性,除了独立性的词语发散,也可以复合在一起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例如第二行的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这三个词语,也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救治树木、饥饿、购物等话题。最后再将所有的意象结合在一起,学生也就顺理成章能够顺着学习支架完整地进行创作。

2.积极营造教学情境运用支架引入主题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即时通讯方面的变革,小视频、短视频、微视频等视频信息也映入学生眼帘。倘若暂时忽略学生主观意志上对视频的依赖,就其存在的形式来说,确实比传统上的阅读更吸引学生。微视频的流畅性和知识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从而形成了内发性的浏览需求。在写作教学中,优先建立起学生的画面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刻画,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写作语言更生动。因此,恰当的情境教学就不可或缺。在这样的基础上,将微视频作为教学情境的支架,不光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写作主题,还有助于更为精细地刻画细节,丰富作品的内容。学生用真实的视频观察来搭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直观性的影响下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都对创作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七:国宝大熊猫》时,就可以明确用微视频作为学习支架的功用。

在组织本部分教学的时候,教材中选择了用知识卡片和插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图画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抱着一根竹子,竹子上有一些竹叶。文字描述中对大熊猫的类别、事物和分布地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如果只考虑这些内容很难让写作充实起来。因此,恰当的资料搜集就成为了必然。这个时候,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一段大熊猫的微视频,从外貌、形态、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出对大熊猫的描写兴趣,也可以通过清晰明确的微视频更加仔细地观察大熊猫。不仅如此,要想对视频中某个画面进行精细的刻画,就可以按下“暂停”键,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立体式的支架,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进行相应地描摹,从中感知细节刻画的方式以及对整篇习作的影响,把握好习作主题。

3.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激活写作灵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而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尽相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思考的角度也可能存在差距。在组织学生参与习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防止学生“撞车”,即面对同样的作文题目,“随大流”式的创作相似与相仿的作文内容,从而在缺乏真实性之余也缺少了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取的方法通常是“否定法”,在具体的实施上是通过让学生否定掉第一个构思,考虑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进而减少重复的可能。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很难灵活地去感知他人的想法,基于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用明确性的答案来判断学生的一般思维,并以此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深层次地去探讨,在激活出各自的写作灵感之余也能全面充实整个班级的写作内容,使得教师不至于在批改学生习作的时候因重复产生困扰。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小小“动物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能明确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对激发写作灵感的有益促进。

本次习作教学看似是描写动物,实际是为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如何去写人。从题目上来看,动物园用上了双引号说明并非指的我们生活中真实的动物园,以此吸引学生深度思考。从教材插图上来看,妈妈的形象和绵羊进行对比,是以更为直观地方式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联想。而三个“都”又突出了妈妈和绵羊的共同特征,从而明确“动物园”中的其中一员便是妈妈。有了这样的思维链接再看其他的家庭成员,也可以用不同的动物来表示。接下来,引导学生恰当地联想并说出理由就成为激活教学的关键。但是,有些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也就很难构建起这种关联。组织学生互相合作,在讨论中往往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一个学生说自己的爸爸像河马,原因是他的爸爸经常打呼噜。说到这里,就有学生开始附和,说自己的爸爸也打呼,并开始模仿爸爸打呼噜的样子。在这样的交流中,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动物描述,“动物园”成员的特点也不断展现,在给学生创作提供支架条件的同时也切实激发出学生的习作灵感。

4.善于借助学习支架指导深化写作内涵

正如优秀的考场作文往往是基于平日积累的有备而来,好的习作也需要一定的准备。学习支架指导是通过学生对支架的把握进一步思考写作的艺术,让朴实的文字既能表情达意又有一定的技巧。不仅如此,善于借助学习支架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还可以顺着支架向写作内涵延伸。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写记述文的时候,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想清楚“六要素”,即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学习支架,以此沟通全文脉络,再针对各部分相应填充。这样形式的习作不仅不容易跑题,还能让批改习作的教师看出学生的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对记述文来说,一定程度上的“倒叙”或“插叙”,也能丰富学生对文章的艺术性修饰,进而可以在掌握习作技巧的同时深化写作内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游________》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巧妙地借助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写作,对深化写作内涵的有用之处。

从本单元《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阅读文本与《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这两篇习作例文可以非常明确本次写作教学的主题是要写好游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游玩经历也丰富了很多,但是,要想切实写好游记就不可以肆意妄为,移步换景和走哪写哪有本质上的差距。为了深化写作内涵,教师就要重视游记类习作的学习支架指导。除了耳熟能详的游览顺序,还可以适当地在空间顺序中插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具体的操作可以是通过游览的时间先后,也可以是就某个景点延伸出的历史人文背景,在游览中丰富景点的内涵,从而明确学生之所以会印象深刻的原因,并写好这种印象之深。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好学习支架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更为精致地创作。因此,教师要意识到搭建学习支架对增强学生写作兴趣的积极作用,并善于借助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顺势引入主题,同时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以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在适当的支架指导中深挖写作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习作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