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科学低段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时间:2024-05-09

郑建新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对于一年级刚进入小学开展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的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他们对于如何开展科学学习都相对来说都比较模糊。那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助于教学,能为课堂前期的问题聚焦、中期的活动设计、后期的概念迁移提供有效的课程载体,使课堂更具逻辑性和有效性。

1.悬念创情境,打开智慧门

悬念情境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段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且集中的时间短。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悬念,巧于设悬念,通过悬念创设情境,让低段孩子感到新奇有趣,孩子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不断的思索下去。

在二下《通过感官来观察》一节课的教学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暗箱”,暗箱中放了一个金桔,然后让学生从听、摸、闻一路观察感受,最后再用眼睛看。这样的设计,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思考、体验、观察,很自然地明白了不同的感官的不同本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创设低段悬念情境的教学设计中,悬念设计的难度要适中。

2.故事创情境,激趣又冶情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借用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经典故事情境。在教学一下《它们去哪了》一课时,很多老师都会借用一个经典的故事《小驴驼盐》来引入新课,并且配上相应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孩子们享受在这样的故事情境当中,很自然地就开始积极思考由故事引发的问题,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例如,在教学二下《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创编一个《灰太狼利用磁铁抓羊》的故事情境,这样的故事紧紧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创编,简洁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低段故事情境创设应该追求简单、有趣、有效的目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同时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一举多得。

3.游戏创情境,学乐两不误

在低段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下《给动物分类》一课中,教师创设了我们一起开动物派对这样的游戏情境。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进行动物角色扮演,动物派对的游戏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最经典的是在这个情境中,每位学生就是一种小动物,还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师生互动式的动物分类游戏,学生很乐意投入到这样的互动分类游戏中,习得的分类知识和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他们终身难忘。

游戏情境的创设要朝着新颖、富有创造力的目标努力,因为新颖、奇特才能更好地引起低段孩子的注意和探索愿望,才能发挥游戏情境的效果,让我们运用多途径创设科学游戏情境,让孩子徜徉在游戏的海洋中。

4.生活触情境,理论联实际

低段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身经历过。在课堂上,教师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想的火花。

例如在二上《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教学有关《各种各样的天气》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用前一天或者当天的天气实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中经常运用近期天气情况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这些天气实况来源于近期生活现象,真实而又生动,并和学生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它们。

巧用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实际,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5.室外创情境,知识变能力

室外情境是指在一些特殊的教学内容设计中,结合校园周围实际的环境资源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低段小学科学中所介绍的《植物》和《动物》单元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中的环境资源创设室外情境。

例如一上《植物》单元中《这是谁的叶》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把校园里的大树、花坛、种植园等作为室外天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一趟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习得根据叶片的特点寻找植物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室外情境的时候,不是信手拈来的,在课前,教师要对这些室外环境进行多次考查,设定好路线,选择效果最佳的场地资源,以便在学生活动时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最大程度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创设低段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低段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习得探究能力,养成热爱科学、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