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伍 刚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三台小学 四川 广安 638016)
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是我们每位中学物理教师所殷切盼望的,学生更是迫切希望从物理课堂学习到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但当前的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师生交流性缺失以及教师教学技能不足,令教学模式抱残守缺等因素,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为了化解这些问题,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本文将对此展开相关教学策略的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它是对以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进行的一次深层分析和界定,指出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教育信息化优势,也界定了教师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困惑,这需要所有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教学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计划”。因此,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师,里应该响应该“计划”的号召,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助推学生科学、准确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指导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光的反射”时,其中教材中有一段针对“反射定律”的理论解释,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呢?从往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仅以口头解说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如果采用黑板板书加教师口述的方式,则会引起一半的学生思考,这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在逐渐从抽象到具体进行变化,而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光线入射、接触原点以及反射的动态视频方式,为学生生动演示光线的整个反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懂得为什么生活中有些物体不会发光,但是依旧可以被我们看见的原因,懂得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起来也就更加自信和得心应手。
物理是一门探索和研究声、光、热、力和电等现象的综合课程,而在研究中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一些发光、放热、温度变化、物体大小变化等现象,趣味十足。这就是物理实验的趣味性之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的、安全的组织科学小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观察、触摸、操作和分析等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学现象和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透过问题、现象看物理变化的本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科学组织课堂实验教学。
比如,在教学指导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光的折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如此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大家假期里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沙滩边捕过鱼,你看到的鱼是真实的吗?你真的捕到过鱼吗?”由此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问题和生活中的俗语,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然后,我们再来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水箱,并用一些小药瓶结合一定的方法,使其悬浮在水体的半空中,模拟鱼类在水中的静止情形,之后我们请一位学生用纸质的纸棒来模仿插鱼的动作,其他的同学从侧面看该同学是否可以插到“鱼”,在这样的一个物理趣味科学小实验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时,会发生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的现象,此时我们再抛出一个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效果“那么,如果我们想要插到鱼,应该怎样去做呢?”,由此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物理现象,人们也在应用着物理学知识,来切实解决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但很多情况下,人们只是凭借生活的经验来解决物理问题,而并没有看清物理学的本质。对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则应当结合这些现象,解析背后的物理原理,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物理学习更有效,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指导“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知识时,我们可以让班级中近视的学生暂时摘掉眼镜,用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镜片的整体薄厚的变化,询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两边有点厚,中间部分有点薄”,请问,“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镜片为什么不做成一样的厚度呢?或者是为什么不是中间厚两边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得较好效果。
综合来看,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义不容辞。对此,本文分析了一些调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以及实践问题解决意识和技能的方法,希望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趣味、有效的物理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