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艺伟
(安徽省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11)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内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
1.1 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处于年龄发展时段中的低龄段,对外界认知的能力并不完善,其自身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接触范围的局限性,平日互动行为最多的家长、同学甚至教师的认知程度都会是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建立的影响因子。而传统文化作为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精神瑰宝,是很多优异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和道德传承的浓缩聚合物。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为纯粹地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养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完善小学生的认知体系。
1.2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属于严格意义上学生进行学习的第一阶段,此时的学生处于求知的萌芽期。小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极其薄弱的,识字读字的能力有限,导致其阅读能力也存在局限性。而传统文化中汉字、对联、书法和唐诗宋词等优秀文化成果可以极大程度地给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通过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学习目光,让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既能获得其中的知识养分,又能在阅读途中享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增强自身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小学生触及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补充自身的基础文化知识,达到提升阅读能力基础的目的。
2.1 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针对传统文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教师提及何为传统文化,大部分学生潜意识中第一印象便是汉字、古诗词等较为现实的物质,而不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遗留堆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其中不单单包含学生自认为的传统文化,还有我国的传统节日、民族的各种礼仪和习俗等精神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使得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移,导致如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是为满足语文学习要求而进行。
为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在日常阅读中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向学生讲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除了讲授关于诗人的字号还有古诗词的相关翻译之外,教师不妨在向学生分析诗词中身处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基础上,给学生传递关于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在此,重阳节的知识其实已经成了诗词必备的内容,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则可以采用新的策略。如,某app上的节气人物动画片,在趣味的基础上向观众讲述了每个节日的意义、现状和呼吁,扩充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的同时也颇具现实意义——传统节日该如何传承?引发思考。
2.2 立足文本,拓展知识。文本在教学当中属于关键的教学素材,是展开对话的首要依据。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沉淀着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因素。从汉语文化的视角来说,课本当中所选用的文章从上古到现在,时间跨度在三千年左右。这部分都属于古代文化的遗产、文化遗产当中的精髓,当中包含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牵涉到礼仪、风气、道德、审美、经济等,存在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个性、意志精神。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当中精选的历代作品大多是不朽之作,都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包含浓烈的民族文化风韵。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从具体的篇章着手,与学生一同去领会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例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介绍了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一千年文脉的奇迹,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中华文明,所浓缩的中华文明给当代中国带来满满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等。如,教师可以利用神话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如让大家在学习了《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之后,续写课文没有讲完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文或手抄小报的形式写一写、画一画在神话中的世界、神话中人民的渴望等等,都趣味十足。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同去领会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和美好生活愿望,探究神话的存在是否真的仅仅是空想呢?神话所反映的现实是怎么样的?人们为什么要以神话寄寓现实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学生的文化基础扎实了,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文化瑰宝,小学作为教育的重点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在清楚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层次上,从学生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且这一进程是较为漫长的,需要教师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可以提出更加合适的渗透策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