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旭
站在德钦县白茫雪山半山腰下,我面对着一片沉默无语的苍茫大山也哑然无语。语言在这里会顿然失去它的灵动和魔力。位于奔子栏镇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上的噶丹·东竹林寺才是这片大山的魂魄所在,只有它,数百年来诉说着这片大山大川的贫瘠和富饶、福份和苦难,也顽强地炫示着这里大山子民精神的伟大和灵魂的高扬。不认识这些大山和它们所蕴涵的精神力量,何从认识金沙江?
东竹林是滇西北仅次于松赞林寺的另一大寺庙,始建于丽江木天王木增统治时期(约公元1574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寺庙偎依在群山怀抱中,颇有气势。新粉刷的白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远远望去,白墙夹着赭墙,平顶或铁皮顶的楼房鳞次栉比,到处是雕花彩绘的窗子,俨然一座城镇。位居中央的大经堂为4层土木结构建筑,为四合院所环绕,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僧人的念经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两边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住持堪布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潢富丽,彩绘纷呈,加上宗教艺术瑰宝——雕塑、唐卡、壁画的点睛,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二层新塑的弥勒佛高近7米。拉萨色拉寺所赠的佛像10米多高,铜质镏金,佛冠及前胸镶满珍珠宝石,置于三层觉卧拉康(释迦牟尼佛殿)。
东竹林寺的羌姆是在每年秋收后的十月才举行的,他们把这叫作“僧值节”,也就是东竹林寺极为隆重的传统跳神大法会。节日期间要展出该寺珍藏的一幅长达8.5米、宽5米多,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供信徒香客观瞻礼拜。法会期间,进行盛大的宗教活动。活动一般要延续三整天,头两天为诵经法会,大小僧侣集中在寺院里,击动法鼓,吹响法号、法螺,时而高亢,时而低回,念诵各种经文,从清晨直至深夜。那经过严格训练的人声与各种法器发出的音响混合为神秘而动人心魄的和声,在高原那苍茫的大山间回荡。每个寺庙里,都要从小训练几个带念经文的僧人,他们能够用严格控制的低沉宏阔而又富有神秘感的嗓音唱念经文,让人听了就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届时,所有的嘛尼堆换上全新的风马旗,旗杆系上雪白的哈达。远近信教的人们放下手里的一切活计,穿戴一新,潮水般涌到寺院里向佛们添酥油换净水,顶礼膜拜,感谢菩萨在过去一年里赐予的福份,祈祷来年更加平安和顺。僧人们也聚集在寺院里,准备和藏民们度过隆重的节日。那节日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那是人和神同欢共乐的特别日子。
我们有幸看到了作为节日高潮的跳神面具舞会。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藏民穿上了节日盛装,女人们换上了鲜艳的新头巾,五颜六色的一大片,一群群渐渐往东竹林寺汇集,他们或上香添油,或叩拜转经,或倾囊捐赠,然后,成百上千的藏民围聚在寺庙大经堂门口两侧和院子四周,满怀期待地等着跳神仪式的开始。
当太阳刚刚有点西斜,一阵雄浑悠长的法号声响起,大殿的彩色幕帏掀了起来,佩戴各种面具的舞者一队队相继出场,随着鼓、号沉缓的节奏,绕着场地翩翩起舞。那些面具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马、鹿、猴、牦牛,还有狗、猪、虎和乌鸦,有的红黄色相间,有的黑色,有的青色,更有各种狰狞恐怖的造型。舞者们伴着凝重的鼓乐声,以各种强有力的舞蹈动作驱赶不吉的鬼魔,显示着护法神们的威严厉害。继而四个骷髅装扮的舞者跳了出来,鬼鬼祟祟兜了几圈,很快就溜走了。最后出场的是身穿庄严法衣、头戴高高的翎冠、手持金刚杵的舞者。他们的步履更为沉重迟缓,动作更加神圣,似乎在显示宗教至高无上的胜利。
面对着那裸露着白色石头的大山舞蹈,寺院舞者们那鲜红或菊黄或漆黑的面具以及赭红的僧袍跳动着移动着,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待羌姆结束,场外的男女老少就忙着买吃买喝,谈笑风生,青年男女更相互注视,相互追逐,一派欢乐。僧人们也与俗人们挤在一起,享受着和熙的阳光和欢快的气氛。就这样,人敬神,神驱鬼并娱人,人、神同欢共乐,驱走了一年的不吉,迎来了欢乐的新日子,为平安过去的一年而感恩,为将来的一年获得保佑而庆幸。
东竹林寺还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它的精神。在东竹林寺原来的寺址上,1980年代以来慢慢兴建起一座尼姑庙。庙里现在大约有120名尼姑,头一天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就见尼姑们有的在读经书,有的在准备酥油灯,有的在转佛塔,有的则闲着闹玩。金沙江峡谷就在眼皮底下,她们似乎就是那江峡的守望者。
在东竹林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尼姑都下来参加开光仪式了。此刻斜阳西下,聚集的人群逐渐散去。但有一种印象始终不散:这些大山的子民们的信仰,如同深刻在骨头上的痕迹,确凿、切实、坚定不移。他们早与那严酷而壮丽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他们用各种形式宣示着善良而强韧的生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