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杨献群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急需形成教师乐于阅读教学,学生悦于阅读学习的情景。阅读是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但也正是由于此它容易被忽视。对于阅读的学习同时还承载着诸如词语、语法等相关的配套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好的提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重视,推动阅读教学的良好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方向,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对阅读中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字词的发音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过程中会涉及许多阅读方式,类似大声诵读,默读等,但是针对不同小学年龄段的小学生,阅读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就拿默读来说,对于低学段的小学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什么是默读,知道默读的方式,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要求是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一般要求每分钟三百字左右;但是对于我们中学段的阅读来说则难度适中,要做好过度工作,初步掌握默读的一些技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各个学段学生的默读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了解,也不能过分深入的要求,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学习,有充分的锻炼相应能力的时间,便于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也有助于阅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也应该清楚,阅读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一项能力,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采用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张,带领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不同方式,不同侧重点的阅读。比如:诗歌类文章采用朗读法,因为诗歌的文章较为精短,但是情感丰富,在朗读的过程中朗朗上口,而且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说明文一般用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辅助阅读,因为说明文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理解,通过一些图片以及音视频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即便是相同文体的文章,表达对象不同,也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对于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对于每一段内容,学生从中发现人物的特点,最后将每段的人物形象进行画像结合,就能够对整个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掌握,对于记述事情的记叙文,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文章的阅读,从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感受故事情节,观察事情发展,多角度的揭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丰富阅读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是一个比较虚拟的东西,教师无法直接去评价阅读水平是否达标,因此需要增设阅读成果评价的环节,通过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进行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后小组讨论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阅读成果是否显著,将衡量阅读的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在实际课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题目描述一下想象中的课文内容,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在纸上展示出来,再去阅读这篇文章,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之前的文字描述或者图画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对比,就可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是不是有收获,是不是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读到的内容和组内成员进行分享,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更正,这样可以对阅读效果进行考评。
在小学阶段,阅读不只是课上,在课前预习时,也需要阅读,这就需要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也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监督,那么将会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课上教师讲解了默读的阅读方式,那么在家中,父母就可以在孩子预习时,让孩子利用教师新教的默读技巧完成默读,家长在旁边陪伴孩子一起默读,观察孩子的专注度,阅读速度等,在阅读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为自己讲述阅读后的收获,文章的内容,来检验孩子的阅读成果,并且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汇报孩子的掌握情况,或者对于孩子在默读过程中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速度过慢等问题,和教师进行反映,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尽快的掌握阅读知识和提升阅读能力。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学生主动的配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去不断提升。希望笔者提出的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促进阅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