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书香浸润校园 阅读点亮童年——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引领的策略与实施

时间:2024-05-09

张 津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3)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文学素养。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与实施的策略如下:

1.文本选择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已是灿若星河,颗颗闪耀,还有无数涌现的新兴作品,孩子们面对的是浩瀚的图书海洋,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文本的推荐上还需费一番脑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由课内激活课外,从课内延伸课外。

1.1 教材设置的“快乐读书吧”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这个版块放在每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是对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引领,也是一种召唤和导向。低段每学期一个“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儿童读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习得初步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上的内容是以《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例学习读童话故事,二下的内容是读儿童故事。教材推荐的文本是我们的首选。

1.2 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光用语言很难解释透彻。此时,我们会推荐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加深理解。比如二下的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学生对于太空生活充满了好奇,其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比较丰富,我们就推荐孩子阅读《温妮去太空》、《老鼠宇航员套装》、《登月》等系列绘本和童话,既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增长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世界的兴趣。

1.3 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如二下第五单元是寓言故事为主题的,课本中涉及的篇目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小马过河》等,园地中“我爱阅读”版块提供的也是一个寓言故事,整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形式架构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推荐阅读一些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寓言故事,如《中国寓言故事》,学生也会兴趣十足。

1.4 以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由一篇文章进入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学了《羿射九日》,让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其它故事,使孩子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5 以教材中文章的作者为衔接点,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的其它作品。如二下的课文《蜘蛛开店》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讲的是蜘蛛开了编织店,想卖口罩,来了个顾客是河马,想卖围巾,来的是长颈鹿,想卖袜子,来了蜈蚣,蜘蛛直接崩溃的故事。小朋友读完特别喜欢,很想了解这位脑洞大开、富有幽默感的作家,这个时候我们就趁热打铁,介绍这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鲁冰先生,并推荐孩子阅读他的其它故事。

1.6 除此之外,课外阅读文本还有很多选择,我们就以孩子的年龄和兴趣为衔接点,比如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喜欢读郑渊洁的作品,他的作品想象天马行空,语言风趣幽默,还能传递正能量,于是我们选择了他的《十二生肖》系列推荐给学生。

2.方法指导

温儒敏教授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出: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外时间,进行尽可能多的课外阅读呢?我们必须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2.1 默读。部编版的教材在低年级就对学生提出了“默读”的要求。所谓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是独立阅读和思考的主要方式。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对孩子提出默读的要求,教给孩子默读的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一篇篇课文时不断练习,逐步提高阅读速度,为课外的海量阅读打下基础。

2.2 跳读、猜读。温儒敏先生如是说:“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那么就要打破凡是阅读就陷于精读的困局,要让学生懂得有些书是必须精读的,但也有很多书无需精读,可以浏览快读。要鼓励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拓展阅读面,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甚至某些情况下(比如读一些比较‘深’的书)也可以‘不求甚解’地读,这样才有阅读‘面’,也才有读书的兴趣。”

温教授的这段话里涉及到两种阅读方法,一是猜读,一是跳读。“猜读”就是碰到不怎么懂的词句,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猜”意思,大致理解了,就接着往下读,不停留。部编版教材对二年级学生就开始进行联系上下文解词的能力训练,在课后问题和园地中明确提出了可以根据字的部首猜字义和根据句子中出现的相关联的关键词进行猜读。“跳读”就是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尽快往下读。这些方法对于读书都是很实用的。

2.3 多种手段有机结合。那么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否都是这样走马观花、点到即止呢?肯定不是的。当读到我们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当下特别需要了解的部分时,就需要仔细地阅读和理解。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我们也教给了孩子一些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书大都配有与情节相关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可以让孩子图文对照进行阅读。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文本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我们读书时,应该学会有目的地进行信息的搜寻和理解。在推荐班级共读书目时,我们给每一本书都设计了一些问题,(截图出示)有些在导读课上就出示了,有些则在阅读末期进行有奖竞答。问题的覆盖面比较广,有作者信息,有情节信息,有故事蕴含的道理等。目的就在于让孩子边读边思考,阅读中注意细节,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读与说相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则是对信息的输出,让孩子将自己读取到的信息进行介绍和交流是我们比较常用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深化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低段读本大多是形象生动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此外,还有读与画、读与写有机结合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阅读实践

3.1 全班同学可“同读一本书”,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目,定期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谈一谈阅读的收获和感受。交流时老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动向,而同学之间则可能在交流中产生共鸣或者受到不同角度的启发,从而保持持续阅读的动力。

3.2 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父母和孩子共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3.3 定期进行反馈,开展“阅读小明星”、“书香小队”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4 将课外阅读作为每日常规布置在记事本上,并做好阅读书目与时间的记录,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保证孩子有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老师一起共同督促孩子坚持课外阅读。

3.5 有效导读,激发兴趣。有效的导读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促成学生自发自主的阅读。导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载体是丰富多变的。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手段是一种有效的辅助。不少影视作品都有其对应的文本,如深受学生喜爱的《西游记》、《郑渊洁童话系列》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减少阅读时遇到的阻力,保持阅读的兴趣。

另外,也可以采用“诱读”的方式。把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讲到精彩处嘎然而止,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罢不能的劲头。这样,学生后续的自主阅读就水到渠成。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在二下的课外导读中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我们选择的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一读本。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值得一读。同时,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还有地理、生物知识,以及对文化古迹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读起来可能有一点生涩,我们希望在老师引读之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

我们节选了文章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将之按照关联性进行版块的划分,每位老师利用中午饭后的十分钟时间朗读其中的一个版块。每讲完一部分故事之后,老师会提出一个问题留给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答案由下一位老师讲下一个板块的故事之前公布。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用心思考的习惯,并帮助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唤起之前的记忆,保持故事内容的连贯性。

这个做法受到了孩子的热烈欢迎,首先是因为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这个故事又很吸引人,同时也源于孩子天生的向师性。每天听故事时,班级里几乎都是鸦雀无声,孩子们听得非常投入。有些班级的孩子在听到本班老师的讲述之后还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让我们老师非常激动和感动。我的班级序号比较靠后,每天听完故事,我们班的孩子就无比期盼地掰着手指数啥时候可以听到我讲故事,有一个孩子要请假参加比赛,还特地跟大家约定好要等他回来再播放我讲的那一期。

因为有老师的引领,再加上这种“诱读”的方式比较新鲜,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有的迫不及待地回家买书先睹为快,有的迷恋上了画尼尔斯骑鹅的图片,还有的甚至试着梳理故事的梗概,写下自己的感受。总之,这一导读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一时炙手可热,风头无两,成为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图书。

总而言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引领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因阅读而精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