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入生活化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时间:2024-05-09

柴兆荣

(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 青海 大通 810100)

1.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开展现状

1.1 目标单一,“运用”不足。自20世纪20年代起,专家对数学本质的研究逐渐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脱离出来,但是这种“脱离”,并不意味着数学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而是将数学学科知识运用于更加广泛的范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运用价值,并在不断反思数学知识人文性与科学性学科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但是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始终存在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这种只强调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方式,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导致学生难以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1.2 平淡无趣,“生机”不足。通过对小学数学常规课堂教学与公开课进行比较,笔者发现,二者无论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很多教师受既定教学计划以及教材内容的限制,在常规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意创新,不敢越教学计划半步,一味按照教师教学用书按部就班,不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严重限制了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只是通过平淡无趣、千篇一律地讲解与练习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例如,在新课导入环节,“同学们,翻到课本第××页,今天我们学习……”这是大多数数学老师在常规数学教学中的开场白。而在公开课中,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基础,并据此精心准备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流程。如在教学“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这一部分内容时,有的老师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周末在家晾衣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效果自然要比常规教学模式好得多。

1.3 教法单一,缺少“回归”。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编排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会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乐于接受的角度出发,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并通过配备详细的文字说明、生动的图片展示以及明了的图表统计,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简单。但是可能正是由于教材的编排过于细致,导致教师逐渐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教材逐渐沦为教师的讲稿,从而导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日益僵化:教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被动机械地听。完全没有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实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校本化课程教学。不可否认,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不仅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皆有不足。

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融入策略

2.1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无论从心理发展还是认知水平,都尚未发展成熟。在面对相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竞赛、游戏、场景模拟等方式,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真实体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与知识经验,还可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2 利用生活化逻辑,设计教学流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很多学生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由于应变能力不足,完全找不到解题思路。根本原因还是思维逻辑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联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化逻辑,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更加充裕的活动时间,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正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化元素缺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探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共通之处,学会运用生活经验诠释、解读、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