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类中职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4-05-09

郭小飞

(北京市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北京 100078)

引言

分层教学最大的特征和作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身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学习天赋和学习兴趣均不同,最终必然导致学习成果的差异化。而分层教学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千古难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教法,实践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1.按照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既然要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这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摸清学情,科学、准确的将学生按照基础差异划分成A、B、C三个水平。可以说,分层教学的实践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分层,如果分层不合理、不客观,学生所处层次与他们的实际学情不符,那么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错误的基础。因此,必须在这一环节严格把关,以多项检验的结果为原则,决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

首先要明确,A层中的学生为知识基础较强,拥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抱有一定兴趣的优等生;B层学生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不足,在教师的帮助下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一类学生;C层学生为知识基础十分薄弱,对数学这门学科无兴趣甚至抵触,学习起来十分吃力的一类学生。对学生的分层需要以他们的数学测验成绩,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日常课堂表现为综合性的依据,做到有理有据,确保分层准确[1]。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旦学生的成绩有所变动,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就要及时调整他们所处的层次,因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性的,学生自身可以是不知情的,要注意不能为部分学生增加心理负担。

2.设置层次化的学习目标

在正确认识学生间差异的基础上,便不能再盲目的要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因为这根本是不现实的,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只会让他们更加抵触学习。设置层次化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对于中等生和落后的学生而言,等于将一个高难度的目标拆解成了多个更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放宽了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时间要求,这无疑是科学的明智之举。

在设置学习目标时,要确保各个目标之间的难度梯度逐渐上升,梯度平缓,一步步接近总目标。以“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教学为例,在第一堂课的学习中,可以分别设置这样的学习目标:C层中的学生需要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运用通项公式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以及指定项。B层学生需要在以上基础上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并能借助公式和概念解决常见的实际性问题。A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类比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

3.练习题目分层

由于在同样的课时内,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不同,能够完成的基础练习难度也不同,那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解答那些复杂的习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让学生去完成统一的练习任务,最终上交的作业只会“惨不忍睹”,打击学生自信心。因此即便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我仍认为有必要为学生分层设计练习题。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一些基础性的练习,检验其知识基础便可。如这样的题目:在一个等差数列{an}中,d= ,a5= ,请写出它的第一项。B层学生的练习题,难度稍高,可对题目稍作变动,如:等差数列{an}的a1=2,d=4,sn=32,那么n=?与之相比,A层学生的练习题就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了,过于简单的题目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联系价值的,可设置这样的题目:在65和5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其与65和5形成等差数列,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3]?最后,如果学生解题出现大量错误,那么教师应该对练习题的难度进行调整,或者对学生分层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4.结语

除上述策略外,分层教学还可以体现在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分层指导等方面,给予需要的学生更多帮助。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于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短期内的教学效益有帮助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并在实践中融入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尽管数学并非艺术类中职院校中的核心学科,但也必须为学生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