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任国平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广东 东莞 523808)
班会背景:学生进入初二也就进入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叛逆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青春期的他们遇到了逐渐步入更年期的父母。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后,孩子和父母的冲突与矛盾与日俱增。为了缓解孩子与父母的矛盾、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增进孩子和父母的理解。初二上学期的“体验孕妈,感恩父母”班会课应运而生。
1.1 活动前准备:(1)孕前培训PPT1份。(2)结实的背包1个。(3)密封塑料袋1只。(4)生鸡蛋1个。(5)弹簧秤1个。
1.2 活动实录:
(1)上孕期培训课,让学生了解孕期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2)启发学生给自己的“宝宝”取名字。
(3)引导学生写“想对自己宝宝说的话”。
(4)指导学生背起“子宫”。(称重不少于5公斤)
(5)跟拍孕妈一天的日常生活。
(6)拍照记录挑战成功的“孕妈”们。
(7)拍摄“孕妈”们的心得体会。
1.3 活动反思:
(1)孕前培训的PPT是张胜杰母亲(妇产科专业)提供的。PPT的内容科学真实。学习PPT比直接告诉学生“你母亲怀你有多么辛苦”要直观、可信。培训也为接下来的体验活动做好了理论准备。
(2)给自己的“宝宝”取名字和写出“想对宝宝说的话”是把学生尽快带入角色,让学生和鸡蛋产生情感的纽带,以便让学生能够小心地呵护背包中的鸡蛋。
(3)给学生的“子宫”称重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偷奸耍滑,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认真真参与本次孕妈的体验活动。笔者鼓励男生增加子宫的重量,更加真实地体验孕妈的不易。
(4)跟拍孕妈一天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为后期的班会课收起素材,另一方面也凸显班主任的重视本次活动。防止有个别学生在视线之外偷偷卸下“子宫”。本着对悄悄卸下“子宫”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抓住难得的教育契机。
(5)记录挑战成功的“孕妈”,让学生成功体验后得到及时的肯定,获得有效的正面评价和反馈。
(6)活动过程中,对一些预见的“意外”要宽容。比如:毛手毛脚的学生不小心弄破了“蛋宝宝”,给他们二次怀孕的机会,这符合生育规律,正好说明一个生命来到世界的不易。
(7)通过家长群直播(图片+视频)整个过程,让父母也参与到本次的班级活动,让他们也重温当年等待小生命的日子,为接下来生成型班会做好热身准备。
1.4 活动总结:整个体验活动,笔者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路,创造了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与不易,让活动说话,引真情流露。到此,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次孕妈体验活动,笔者的感恩父母的班会课悄然生成。
2.1 活动前准备:(1)父母提供孩子儿时照片3张。(2)荣誉证书43张。(3)香蕉86根。(4)邓一凡母亲(妇产科医生)准备接生故事。(5)刘一霖母亲(高血压高龄孕妈)准备产房故事。
2.2 活动实录:
(1)展示精选孕妈体验活动的照片。
(2)颁发“最美孕妈”荣誉证书。
(3)播放“孕妈”代表感言视频。
(4)邀请邓一凡母亲讲述接生难产的故事。
(5)呈现孩子们儿时的照片。
(6)邀请刘一霖母亲分享产房故事。
(7)发动学生给父母创作“最美妈妈”和“最帅爸爸”颁奖词。
2.3 活动反思:
(1)展示孕妈体验活动的照片,让学生和家长迅速回到本节班会课预设情绪中来。激活学生活动体验过程中的美好有趣回忆,为班会课热身。
(2)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形成评价。挑选家委颁奖担任嘉宾。让家长给孩子颁奖,让家长见证孩子获奖。笔者有意把这个过程设计成一个亲子互动。
(3)播放“孕妈”代表发言说出心底话,打开孩子和父母心灵沟通的大门。发言“代表”都是精心挑选的:他们和父母的矛盾较为突出。
(4)邓一凡母亲的妇产科医生的身份令她讲述的故事更真实可信也更感人。全场的孩子和父母都流下感动的泪水。
(5)为缓和课堂气氛,笔者呈现孩子们儿时的照片。每张照片配上搞笑的文字,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会父母的用心,也让父母回忆自己陪娃的往事,为下一个环节做好情感铺垫。
(6)刘一霖母亲作为一个高血压的高龄产妇讲述产房故事,几次哽咽,孩子为她送上纸巾,抱头痛哭,现场不少人泣不成声。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胜过刻意为之的千万无语。
(7)泪水和感动之后,笔者发动孩子们为父母颁奖。主题:你是我的“蕉”傲。奖章:香蕉。颁奖词写或画在香蕉上。
2.4 活动总结:本节班会课,环节层层递进,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好铺垫,情感步步升华,前一个情感共鸣为一个情感共鸣埋好伏笔。本次班会课,笔者没有做总结陈词,因为此时孩子和家长的情感的交融已经高潮,语言已经苍白无力,一切交给孩子和家长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自自然然地从体验活动到生成班会,不刻意为之,但又按着笔者的剧本一步一步地走向剧终。
班会课要从学生日常问题中生发出来,回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去。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围绕班级的实际问题来设置班级活动,这既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发挥其独特作用的舞台,也为其开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性。只有超越活动本身,真正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将班会课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