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候春兰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中学 西藏 波密 860300)
1.1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通常凭借一张口一支笔来为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枯燥的知识内容,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将静态的文字描述以生动直观的动态影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1.2 提供了多元化信息传递方式。随着信息化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更加广泛,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来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比如老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中得到了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2.1 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互动课堂。学起于思,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师生间进行互动交流奠定环境基础。比如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影视剧《西游记》中妖怪想要吃唐僧肉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影视片段去思考为什么西游记里的妖怪纷纷想要吃唐僧肉?真的有长生不老吗?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探索和交流的欲望,进而积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展开互动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对“最长的生命”进行互动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感悟到人类生命的延续,使学生不仅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同时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1]
2.2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制信息化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微课来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巧妙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知识探究。比如学习“秩序与规则”这课时,老师利用微课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老师为学生制作了“生活中秩序与规则”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人们中常见的秩序和规则,乘车先下后上的乘车秩序,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的交通规则等等,引导学生结合微课内容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规则,规则与秩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带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做好了铺垫,使兴趣和求知欲成为了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的不竭内动力,进而在思考和探究中轻松的完成了本课学习,增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2.3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视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来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学习“理解权利和义务”这课时,老师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查询与本课相关的具体案例,使学生结合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到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公民义务,进而增强了学生的权利意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宪法与个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小飞是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升入初二那年她的两幅美术作品被出版社采用了,同年品学兼优的小飞获得了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了暑假小飞勤工俭学,获得了1500元的收入,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年满18岁的小飞为自己认可的代表候选人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从拓展教学资源中学生结合小飞的生活经历了解到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姓名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收入权、选举权。在丰富的教学拓展资源中,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了权利意识,懂得了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搭建起桥梁,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中增强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在生活案例、生活场景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