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对策

时间:2024-05-09

李永章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让学引思”这一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顺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仍然有很多教师运用“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让学引思”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其涵义的简述

所谓的“让学引思”其实主要就包含了“让学”和“引思”这两个方面,因此,对于“让学引思”教育理念的理解就应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让学”:这一部分最开始是由一名叫海德格尔的德国哲学家所提出来的,其涵义主要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其次便是“引思”:这里所指的“引思”是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正确引导学生去分析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引思”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1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灌溉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只顾着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一味地讲解给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看法引起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受打击。但是,如果教师可以把“让学引思”这一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就会得到尊重,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一个引导过程便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在对问题积极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比如:很多古人都在追求长生不老,那么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如果真的可以,我们怎么去实现它?如果说不可以,那就来说一说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热爱我们的生命?等问题。[1]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进入一个自主思考的状态,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2 增加师生之间互动频率。在传统教学背景下,教师只顾着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对所讲述的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而学生也没有机会去询问自己疑惑的知识点,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就会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并解决问题。就以上述《生命可以永恒吗》中的问题举例,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学生各执己见,有的学生说生命是不可以永恒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还有学生说生命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永恒,因为有些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一直都活在我们的心中。[2]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增加了,而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发生了相互碰撞,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整体的提升。

2.3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入,还能够促使学生讨论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经验、所学知识以及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推理,而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让学引思”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对策

3.1 案例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各种理论知识或者各种大道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甚至于会对这门课程出现抵触心理。因此,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将“让学引思”教育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认真分析教材,将各种教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并融入到相对应的案例中进行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种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更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勇担社会责任》中有关“社会责任”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查找与这一内容相近的实际案例,并通过这一案例的展示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一位名叫黄志全的公交车司机在行车路途中突发心脏病,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做了三件事:他先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然后用尽最后力气拉下车闸,最后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3]在学生读完案例以后,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社会责任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继续新课的引入就会更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变得浓厚。

3.2 辩论教学,激发学生意识。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社会现象的时候进行理智思考并表达观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学生辩论的平台,让学生在辩论中分析问题,从而找到问题背后所对应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辩论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辩论这个平台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去参与到辩论活动中来,就需要学生去自己去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当下中学生太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现象进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辩论主题——中学生应不应该在网络上交朋友?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问题,学生的辩论兴趣就得到了激发。在辩论过程中,有学生说网络上有很多的诈骗信息,自己根本不知道所交的朋友是好人还是坏人;也有学生说,网络交友会分散自己在学习上的精力,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当然,学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网络的便利,是可以提升自己学习成绩的,比如:可以和网友探讨学习,一起分享在学习上的喜悦和困难,不仅有助于学习的进步,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还可以拓宽我们的交际圈,为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最后学生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就像是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重要的并不是剑本身,而是在于使用剑的人,心存善念的人即使是得到一把魔剑也能够伸张正义,反之,心有恶念的人即使是拿到正义之剑也会被拿来做坏事。[4]学生们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3 模拟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法庭”进行模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借此来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对教室按照法庭的构造进行简单的布置,然后通过把一些当下比较火热的社会议题引进“法庭”当中去,由学生来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对这些议题分析并判断。如此,就会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判断。这种模拟式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是“让学引思”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自我思考和分析,然后借助法庭模拟来对案件进行“审理”。[5]这时,学生可以对相应的角色进行扮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有目的地对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如此这样,学生不仅有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在模拟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客观性的点评分析,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所留下来的时代产物,将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到一起,不仅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还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为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