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与指向

时间:2024-05-09

许 燕

(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自国家至每一个公民所熟知的概念,我国的方针政策、课程体系设计等都在为素质教育而努力。而近几年,国际上兴起了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热潮,相较于传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则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是对当今时代合格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它可以让一线教育者更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方向,为培养出国家需要的、社会认可的、人民满意的、自我肯定的等多方位为一体的合格公民而努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同时兼具审美性和应用性。而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坐车扫码,购物扫码,甚至去旅游景区都可以线上买票扫码进入。信息化社会中孕育出来的学生,对于“扫一扫”“拍一拍”“晒一晒”毫不陌生,再加之“打破学科界限”“开放式教学”“学科融合”等教育理念的冲击,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迫在眉睫,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的交织事不容缓,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好课程成了每一名教师思考的难题。

1.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程课前预习的前瞻性和趣味性

课前预习是基于几个因素的考虑: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文本;课堂时间有限;根据预习反馈情况,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对教学进行调整。传统意义上的预习环节有:熟读课本,会读能识生字词,初步掌握文本内容。现阶段增设了这样几个步骤:请家长帮忙搜索文本音频、课本相关视频资源、生字演变动画等内容,供学生课前观看。有条件的家长甚至可以收集翻转课堂的资料,对照课前预习单让孩子有目的地观看课前视频,通过对预习单内容的完成反馈孩子预习的情况。这期间,信息技术贯穿始终,将原有的预习更改为信息技术含量高、文本内容拓展广、学习兴趣气味浓的新型预习模式。

2.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和辅助性

课堂是学生的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占主体性地位。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与丰富课程,真正将课程变成动态发展与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想好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少了谁,都只是一场唱不下去的独角戏。在课堂上,学生的有效教学就要抓住其兴趣点和注意力,如何做到?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投入全副精力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促进其更深入课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其上课情趣,让学生能够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一课中,导入时我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式,而是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蚕从孵化到结茧过程的动画,在观看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赞叹之类的声音。一段动画,在上课伊始,首先起到了将低段学生迅速带入上课情境的作用,其次激发了学生对于蚕的一生的兴趣,在这个情况下,我再引入课题就顺理成章了,并且因为动画的画面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学生对这段动画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课文讲解中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2.2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多给学生主动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新部编版教材开始实施后,我在一年级班级上了一堂公开课,大胆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有策略地还给孩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节选部分)

初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想要知道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自读要求:①标出自然段序号;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生回答有几个自然段,相机出示电子课本,进行反馈。

(3)依次出示生字、生词,通过指生读、带读、男女生读、齐读、去拼音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其中,相机指导轻声和后鼻音,重点指导“掰、摘、抱、追”,通过做一做、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

(4)生字教学,“块”“常”。

①“块”

分析结构偏旁,书写时的要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给“块”组词。

迁移学习“一块”的用法。

②“常”

分析结构偏旁,书写时的要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给“常”组词。

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③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两个。指生评价并直接在白板上标注星级等级。

(二)再读课文,说清小猴子下山过程

(1)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故事。指生点评。

(2)指生来到讲台,完成线路图。

(3)指生看图说话练习。

提示:小猴子来到( ),看到( ),心情( ),做了( )。

一年级的学生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不怯场,勇敢走上台,在希沃白板上直接标注。也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多学生热情地想要参加接下来的环节,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3.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新课改在评价方式上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信息技术手段就给了教师有效进行实时评价的有力抓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会及时给予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相关评价,点评得好,学生会因为回答问题而感到骄傲,其他学生受到鼓舞也会争相效仿,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自然浓厚。可见,评价对于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评价方式复杂,回答学生过多等往往存在各样的问题:如发放积分卡,教室面积大,回答学生多,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发放卡片上;贴小星星,低年级学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小星星上,高年级学生则是“不屑”于这样幼稚的方式;口头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课后评价,往往会忘记某些学生,反而失去了评价应有的意义。希沃白板提供了一种评价方式:班级优化大师。在这个系统中,是采用进阶式鼓励学生力争表彰的,每个学生在系统中会有一个专属头像,如果被老师表扬了,老师会点击头像进行加分,分数会在屏幕最右侧有所体现,而每个学生的专属头像也会发生变化,一开始头像上会有个小星星标志,加的分数多了,星星会变成月亮,再然后是太阳。系统可由管理者进行分数清零的设置,比如一个礼拜后进行分数的排名再给予奖励,之后清零到下个礼拜开始新一轮的周期,当然也可以扣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系统具有个性化设置,可以根据自班学生情况设置不同类别,我设置的有:读书认真、书写工整、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合作、善于沟通、知错就改等选项,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班级优化大师操作便捷,可观性强,学生通常会在下课或放学后去查看自己的分数,分数也会同步到家长的手机,可以实时观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和表现。

自从实施班级优化大师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升高,各方面表现也有所改善,这种有趣美观的交互式界面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让教师的评价变得及时而有效。

4.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堂课后教学的巩固性和拓展性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课后的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在时空上解决了师生的课后指导和监督难题。

4.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指导平台。QQ群、微信群、作业盒子、喜马拉雅都是我们班级常用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中,学生可以交流作业中的难题,解答过程中的疑惑。家长会把学生的作业拍照发在群中,教师进行电子批阅,及时反馈。每天晚上我们班级学生会进行半个小时的阅读,并上传在喜马拉雅上,同步分享至班级群,这一“打卡”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是持之以恒,从二年级开学始到暑假,孩子们都在坚持,21天会养成一个习惯,这一个又一个的21天,已经让学生把这种习惯深入日常生活了,有个家长说到,即使是去旅游,孩子都要带本书,因为晚上回宾馆要读书给喜马拉雅“听”!

4.2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广阔的课外空间。这学期我们班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中得了二等奖,孩子们诵读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比赛后孩子们的激情很长时间没有褪去,他们在班级的表演上,在家庭的聚会上总是骄傲地再次诵读这首词。于是乎,我和有兴趣的家长们一合计,建了一个古诗文群,每周二、五、日定期播送一首诗,孩子们每日打卡将朗读录音发在群里,每天会有一个孩子担任小组长,认真听每个孩子的录音,并指出读音、技巧上的问题。孩子们有的在上学途中朗读,有的在休息时朗读,群里只有十来个孩子,人数不多,所以小组长的负担不重。后来到这个暑假,想要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又建了一个全班的诵读群,孩子们在群里“之乎者也”地读着,听着录音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5.结语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与助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核心素养在其间的体现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和课程的融合需要教师对课堂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否则易让教者沦为信息技术的附庸,本末倒置,误了教育事业,更误了孩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