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 浩
(安徽省阜阳市北城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情境教学是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学生需求出发,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蕴含着较为抽象的定理知识和图形内容,使得学生提不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难以理解课本内容的阐述等问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现象,提高数学授课的有效性。
兴趣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时,设计问题情境,利用灵活、多变的形象,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激发自身潜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自主地融入数学知识学科中,探索数学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时,应结合课堂目标与学生情况,设立合理问题,增强课堂趣味性,促使教学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钟”这一数学问题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播放幻灯片,设置问题情境,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开展猜字谜的游戏,将时钟知识与游戏进行结合,通过对字谜进行讲解和分析,探索数学知识,利用谜语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趣味情境中,不断学习数学知识,促使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数学源于生活。多数学理论的发现都是来自生活,包括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提问,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结合实际生活设置问题一方面,能够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抽象性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还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方法,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奖状、棒棒糖、窗花、对联等物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分别都是什么图形?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了解了本节课图形的特点和名称之后进行自主思考并踊跃参与回答。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营造一股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学生举手回答后,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完整、不正确的答案进行补充和纠正,耐心引导、鼓励,不正确的学生,避免学生因为一两次的回答错误而打击到自身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表扬。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能够学会怎样观察事物、总结知识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出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水平进行修正,所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主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制定教学的方式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创设情境时要针对小学教材具体内容出发,针对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虽然创设情境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但是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不能脱离教材。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然后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从而才能更好的进行情境创设。如学习的是假设法,那么教师就要考虑怎样的情景才最合适假设法。比如,在学习除法估算在应用题中的运用时,教师便可以假设要做手工作业,但是一张彩纸只能做两个千纸鹤,那么333张彩纸可以做多少个千纸鹤?在这个情景之中,学生们便能够明白虽然除法的商能够四舍五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题中,却还是要根据题目来选择究竟是舍去还是需要进一。当学生们习惯这样的情景创设后,再遇到类似的题型时,也会考虑更多,思考也会更加的全面。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既能够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趣味横生,也能够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白、易懂,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调动其学习动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解决与分析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并取得最大化、最优化的教学收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并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