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4-05-09

刘 颖

(福建省建瓯市竹海学校 福建 南平 353100)

前言

初中校园内部数学课堂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学习效果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通过课堂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学习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堂中引路人的角色,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本文就是以有效引导策略作为核心,分析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实施策略,以此保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跟随着教师的引导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1.关注知识的关联度,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初中阶段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转化自身的思想,改变自身的位置,从备课开始,对教学的内容有着清楚的理解和把握。其中重难点的设计,也需要通过自身教学的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了解本堂课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但是有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程度,片面地追求数学课堂中所呈现出的逻辑性特色,这也会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需要对整个单元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在开展教学设计阶段,了解到这一章节的概念性内容比较多、不容易理解,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来说,这一章节的学习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考验。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就需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纵观全局,在教材的核心思想,以及整体知识学习的方面建立起知识的框架,然后把后续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结合和关联,这样才能够围绕着有理数这部分知识,把理论性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了解具体的计算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能够找到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以教师为单位,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深化教学开展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

2.关注问题的层递度,强化深度学习条件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能够对问题关键的要素进行判断,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体系。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思维框架结构,这样才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条件。例如:在讲解“乘法公式”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遇到了如下的例题:计算(x-2)(x+2)(x2+4),对于这道题来说,学生很快就会用平方差的公式对其进行解决,但是如果这样下去,就会浪费一个探索最新知识的机会。所以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如果想要在这个多项式后面添加一项,使最后结果还是一个两项是,那么你会添加什么?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x4+16)这样的设想,问题也就变成了“计算(x-2)(x+2)(x2+4)(x4+16)”,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之前解题的思路,快速计算出结果。此时教师还需要继续追问:(2+1)(22+1)(24+1)…(232+1)该如何计算这道题?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更是需要引入平方差的公式,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育的质量得以改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关注思想的广阔度,巩固深度学习成果

基于全新教学的思想理念还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把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效果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够使二者之间呈现出高校相关联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本质有着清楚的认知,也能够巩固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在教学工作开始初级阶段,教师就需要从特殊的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2着手。然后在函数解析式中增加一项y=x2-2x。要了解这个解析式所呈现出的性质,就需要对其进行配方,也就是y=(x-1)2-1,这样既能够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也能够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数学知识解题的经验,从而对所获取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真正的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出教师所具有的引导性优势。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以上的内容,分析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的应用模式,主要目标就是发挥出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从而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以及未来学习的方向,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