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时间:2024-05-09

候永鑫

(山东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引言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资源运用较为匮乏、无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引导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等;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单独讲授为主的历史课程教学方式,转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主,进而全面提升历史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引入丰富的历史教学材料,提问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意义的问题,进而引导和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

1.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均在持续发生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历史科目的教学需求。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以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组织者,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才能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创新历史科目教学方案值得深入探讨。

2.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提升教学技巧。传统课堂上历史老师作为历史知识的授予者,为了树立师威通常与学生保持距离,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一直是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不但拉远了师生距离,也让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改革后,教师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单纯的直线式授课,要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思辨的能力,只把现成的成果教与学生,那永远都不会进步。这就要求教学在课堂授课方式上要加以改进,方式要多元化,例如在谈到一些历史重大转折点事件时,像拿破仑战争走向终结的滑铁卢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行刺,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假如事件是相反的结果会怎样,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要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同时还要加强教学互动,在学习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例如清朝时期的李鸿章,虽然被迫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扣上民族罪人的帽子,但也不能否认他是名能力极强的爱国忠臣,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不要上来就盖棺定论,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小组讨论,自己追寻答案,再通过组内辩论等方式得出答案,老师可以适时补充,以此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生动展现丰富历史情境。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相比,在内容数量、思想深度和前后联系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很多知识内容更具理论性和抽象性,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给很多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内容带来了挑战,加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强,效果不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生动展现丰富的历史情境,在丰富而有趣的历史情境背景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很多重难点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2.3 贴合生活实际,提升应用能力。生活是一切知识形成的源泉,物理知识也不例外。为了增强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教师还要重视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在历史科目教学期间为学生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历史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借此来提升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例如,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部分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的目标是要是学生明确和掌握两次战争的具体成因、过程、结果以及历史影响。由于本章节主要是两次战争,所以主要划分成两个专题来进行讲解,期间可以配合一些现实社会热点来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可以配合“钓鱼岛”这个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来讲解,借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待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即可带领学生理解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虽然知识繁多,但是一门有独特魅力的课程,它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培养发散性思维。对于高中历史教师也要不仅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一定调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着又是课程的参与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要懂得因材施教,发挥好自身优势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