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曹士龙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三中学 安徽 淮南 232200)
课堂由学生、教师双方构成,新时代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关系应保持和谐、平等,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其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策划的一方,如何提升学生参与性,成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维系稳定育人关系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有些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却存在育人资源利用不足、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教育体系欠佳等问题,浇灭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基于此,为助推新时代教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育活动与时俱进,探析提升学生参与性的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1 在亲身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过程性,体育核心素养囊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体育品质等方面,这些素养无论学生是否具备,均可在体育锻炼、学习实践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营养、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知识时可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而后鼓励学生根据个人身体素质、体重、运动喜好制定锻炼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知识学习、了解、应用过程中,使其体育意识、体育知识等素养得以提升。
1.2 在探索提升学生参与性方法的过程中完成教改任务。体育教学需体现生本性,这就需要教师从教育思想、手段等角度出发不断创新,保障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游戏、评价均以人为本,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设计学生中长跑常规化练习方案时,需先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避免学生练习压力过大,设计具有进阶性的练习计划,如以“X+100m/week”模式为依托组织学生自主规设初始运动值,即“X”的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到中长跑训练中,满足学生长跑练习的个性化需求,其间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锻造学生体育品格。
2.1 构设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运动技巧,这对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在生本课堂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尊重学生差异化的个体现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构设适合学生学习和训练的课堂环境,运用以情促学、以景激学的方法,引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同时,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教师还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置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实践之中,发挥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采取小组合作、分层施教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效果。
2.2 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当前学生主动参与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学生课堂活动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和心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渗透,不仅使学生的行为导向得到指引,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环节入手:第一,构建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实质意思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愿意近亲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化解矛盾和疑惑,强化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参与和行为导向,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职业隔阂和角色排斥,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反馈学情问题,与教师协力解决发展难题。第二,注重语言交流和行为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采取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及时把握学生的训练动态,纠正和指导学生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并给予主动表现的学生语言鼓励和肢体赞扬,对课堂参与不足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地引导方法,找到原因、分析问题,消除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状态。通过积极的语言、良好的师生氛围,不仅能使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得到加强,还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真实反馈,进而得到有效的课堂效果和发展基础,这对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性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遵循课标、关注学情,开发特色“校本化”课程,优化配置初中体育教学资源,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多渠道提升学生参与性,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体系,丰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体育学习自主性不断增强,在体育教师落实初中体育改革目标的同时引领学生强化体育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