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谭利剑
(广西柳州市洛满中心小学 广西 柳州 545104)
小学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汉语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就是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阅读不仅是小学生了解知识、体会思想、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条件。小学生因其尚不成熟的心理特性,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理解和领悟阅读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掌握高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历不足、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较为有限,倘若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就不会集中精力阅读,不能真正理解文意,也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性,重视其阅读兴趣,在课堂开始时,用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打开阅读大门,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堂开始后,教师要以真诚和蔼的态度和灵活生动的语言动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根据阅读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用眼前可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景入情,真正认识和理解阅读内容,提升语文素养[1]。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有《柳树醒了》一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影音图文播放功能,先以歌曲《春天在哪里》吸引学生关注春天相关的意象,再通过播放柳树相关的动态图片,为学生创造春日柳树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的美好画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和体会春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美丽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为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对于故事性强、内容丰富的材料会比较感兴趣,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材料则敷衍了事,不愿意细读,大致翻阅一下就丢在一边,对于课本上要求阅读的材料也极不情愿,只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走马观花地浏览。即使是认真读了,也没有掌握要领,对其中的知识和技巧没有真正理解,没有起到阅读所带来的实质性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小学生阅读不得其法所带来的弊端,实现高效阅读,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高效阅读。在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并且对阅读有足够的兴趣时,可通过标题、目录等要点对阅读材料进行浏览性阅读,对材料的内容有大体上的了解;如果以增强阅读信心、提升记忆力为目的,则可对材料内容进行探索性速读,通过快速阅读,做到对知识的快速识别以及对内容的快速理解和记忆;对于语句优美、内容深刻的文章,则需要耐心、细心地精细化阅读,对精美的语句反复推敲阅读,掌握语言技巧,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文体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童话故事的阅读以情节为主,人物传记的阅读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为主,诗词的阅读重点则应放在关键词及诗词意境的领悟上,说明文应以具体事物的特征为阅读要点。同时应注意,教师在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材料阅读时,还应着重做好阅读示范,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我真后悔》一文中,教师以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充分体现“我”偷拿舅舅60元钱的悔恨之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材料,并认识到勇于认错、知错能改的处事态度,在培养良好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道德素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得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依赖性较强,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在阅读过程中有口无心,“学而不思则罔”,不经过大脑思考的阅读是没有实质性效果的,也起不到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通过阅读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背景和性格的不同所造成的对文章理解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2]。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黄山奇石》一文,为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提出“同学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觉得可从“学习提示”着手,再逐步进入课题、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些奇石的样子?”、“说说第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等课后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对段落的总结来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阅读主体,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并且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做好读书笔记对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当认识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中的精美语句和段落摘抄下来,以便时常温习;阅读结束之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就要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对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于思想感情深刻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写一写阅读后的感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故事改编和续写,并对极具想象力的改编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使学生养成做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注重实际生活感受,语文阅读资源不只是课内的教科书、教学工具、多媒体影音图片等内容,还应该是课外的报纸、网络、辩论赛、交流会、演讲、博物馆、图书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社会生活热点等实际生活体验[3]。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拓展活动为学生语文阅读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利用生活中可获得的一切资源进行有效阅读,获得更多知识,以丰富多样的语文阅读资源来认识世界、体会生活,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本文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有效方法进行阅读指导、利用“问题”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丰富语文阅读资源等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说明,希望能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