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刘 佳
(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重庆 400051)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设有活动场地、器材以及技术指导人员的体育服务实体。为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服务。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一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呆板的弊端,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倡“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出发点,针对学生个体自身素质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例如:开设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划分为“无基础、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班级,对细化的层次班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
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它是从最初的体育选课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但是在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运作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1]。
2.1 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要求。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高端体育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更难以达到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2.2 体育教学项目设置集中,师资及场馆资源不匹配。开设体育项目多以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为主,参加学生人数众多,导致相应教师资源紧张,而冷门项目却无人问津,场馆闲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3.1 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体育俱乐部硬件设施。目前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体育锻炼活动中,这不仅能发挥自身的运动天赋,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尊重。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对体育场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进专业体育器材和修建教学场馆,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与此同时,还应做好体育器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修防止器材损坏或者老化等故障发生,为体育俱乐部教学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教学环境[2]。
3.2 注重体育俱乐部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完善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目前,体育教学管理只是针对课内教学,尚未形成各管理部门联动体系。学生根据课内所学自发组建社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联络校内、校外机构相互合作开展一些体育竞赛项目,比赛实行奖励制度。课内教学为主、课外竞赛为辅,课内外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连续与延伸,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还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添活力。同时奖励机制的建立也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3.3 师资及场馆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避免闲置浪费。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多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视野、了解最新体育动态,高校之间也应加强联系,教学上互通有无紧密合作,在师资及场馆不足的情况下,实行资源共享,这样既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避免场馆的闲置浪费。在与校外合作的同时,校内也应争取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获得更多的体育教学时间,增加体育器材的利用率[3]。
3.4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具有创新思维,这就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熟练掌握自身教学需要的体育知识、技巧等,还要以科学精神去了解其他专科知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体育运动项目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高校要引进先进的体育人才,为体育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国家优秀运动员进行培训,对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难点点拨等,既开拓了师生视野又振奋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使原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出现一些与体育教学资源不匹配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的研究,摸索出一条合理利用体育俱乐部资源的途径,更好的完成大学体育教学任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