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学敏
(江西师大附中 江西 南昌 330046)
1.1 学生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数学中,古文教学成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向,而学生们在没有古汉语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对古文的发音、释义理解难度倍增,且常常因为急功近利,依靠工具书理解文章,这样非但缺少了对古文的鉴赏过程,切经常性的断章取义,这对于想要提高传统文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虽然存在差异,但毕竟殊途同归,若仔细品读,即便不能逐字解疑,但也能入木三分。而且,哪怕是古人,在阅读前人文章时,一读就懂,也是不存在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所体现的就是品读、解疑的过程。
1.2 日常教学中所缺欠的传统熏陶。每一篇文章的创作,作者都是带着“以字传情,文以表感”的情绪去完成。古文,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品读古文时,通过理解古文作者所想传达的情绪,不仅能在理解作品的能力上更进一步,并且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数学中,教师通常不注重古文蕴含的内在思想与感情,也不注重通过文章蕴含的内在带来的熏陶,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更像只是单单完成教学任务一样。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作品所涉猎的翻译技巧、知识架构等方法无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使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无法形成。
2.1 汉字、词汇的知识意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知识是极其丰富的,从甲骨文和同期文字开始,中华文明的文字历史已达到六千余年。汉字,是音、形、意所融合的表意性文字,不仅拥有表达言语意思的用处,并且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词汇,作为汉字的基础组合,是表达“意”的最小单位,“它”缔造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结晶。因此,汉字、词汇中蕴含的,不单单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它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很重要的传承意义,“它”在中华民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2 品读文字、艺术作品的意义所在。在传统文化中,一枝独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具有勾魂夺魄之魅力的永恒文化经典,这些作品,能够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下,经过漫长的积淀、洗礼,传承至今,每一样,都有极高的鉴赏价值,与文化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如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散文、东汉、西汉的歌词谣赋、唐宋的游记散文、明清的戏曲小说等。这些文学作品,每一个字都包涵这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高中生来说,其里面蕴含最多的是极高的品读鉴赏、与更精华的深思价值。
2.3 传统礼仪的规范意义。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传统礼仪,对现代社会缺乏基本礼仪教育的高中生来说,不仅可以熏陶礼仪素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有力渠道。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或整个民族共同遵循的法则,有着极高的规范价值,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规范学生言行礼仪的重要手段。
3.1 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汉语,作为汉族代表性的语言与文字,是反映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比如古典修辞方法所强调的前后呼应、首尾相连,这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数学中应着重突出这一思维方式,譬如《六国论》,首、尾都体现出“六国”这一核心,反映出整篇文章的首、尾呼应与同一的思维,在教学时,应当对这个整体思维着重反映。又如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对偶句,这,是我民族的对称、均衡的思维方式。如在讲解《前赤壁赋》时,应当去启发学生,感悟此类思维特点。
3.2 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意义挖掘。在高中语文、数学中,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不断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非凡意义。首当其冲的,应当是教师将其中所要传达的文化观念、价值、内涵等作为侧重点,对所传达的道德观、文化价值、风俗特点、传统价值观等内容优先介绍,让学生以自我能力解析,将作品所表达的意义铭刻内心,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3.3 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课堂教学,是语文、数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方针,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全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文学作品中,绘景咏物的经典不胜繁多,此类作品往往构思巧妙,绘制精致,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字里行间,将意境延伸出去。想象类作品所传达的美景、美图,应以所描述景色相关传统作品对比,通过古典乐曲欣赏等方法来营造文中景色,让学生在氛围中更好的接收传统文化熏陶。
3.4 如何正确唤醒学生。激励,如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却能一石激起千重浪,一句激励,势必唤醒沉睡与学生心中的博大智慧,激起情感的涟漪。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时机,投下手中的石子,激发学生中多层面的思维、多角度的理解能力、体验及感悟,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真诚的同时,在教师多彩的言语激励下得到启发。
因学生的阅历牢牢限制,与水平的差异,在阅读中“走错路”、“迷路”并不稀奇,一旦发现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做的不使任其前行、不闻不问。要适当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正确方向,给予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精巧的点拨,亦如点金术,能做到点石成金,让学生打开封闭的思维天窗,说“亮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