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4-05-09

董晓霞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 福建 福州 35020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思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是塑造学生思想认知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始终以增强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为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情境设定,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通过自主思考逐步解决问题,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1]。

1.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初次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程,课本内容十分枯燥,个别有关法治的内容甚至特别拗口,难以理解,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展开情境教学法,利用情境的设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可以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是视频片段或者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接着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达成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的科目不同,其他科目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综合文化素养为教学目的,而《道德与法治》则偏重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法律认知水平和道德素质修养。例如,在讲述“社会道德含义”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社会中不文明现象”为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来思考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文明现象,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以此来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述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既帮助了学生结合了生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2]。

2.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

2.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充分融合,将所学知识更好的用于生活之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师在课堂上按照书本一味的向学生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内容时,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触,只有把学生带到生活实际中,带领学生去参观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流程以及污水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怎样的危害时,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了解污水给自然带来的破坏性,并以此为警醒,号召学生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如此一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动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定义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2 创设图片情境,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设图片情境,也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对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图片内容,并引发思考,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得出答案,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依法行使权力”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四幅图片,图一描述的是小明想买一张彩票,想中大奖;图二描述的是小明来到商店,买了一张彩票,想试试手气;图三描述的是小明真的中了大奖;图四描述的是小明中大奖后来找商店老板兑奖,可是老板不想给他兑奖。接着,教师问学生,结合课前对课本内容的预习情况,遇到这种事情,小明该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总结,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维权方法。如此一来,学生既增长了维权的意识,又学到了维权的方法及途径,更避免了因为个人冲动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则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与自主思考能力。

2.3 创造角色情境,引导学生感同身受。情境角色表演,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特征与个人动机。例如,在讲述“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以“曾子杀猪”的故事为例,来进行情景再现,选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曾子、曾子老婆、曾子孩子”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曾子、曾子老婆和曾子孩子的心理特征;接着,让学生分析,明明是曾子给孩子开的一句玩笑话,曾子为什么要当真呢?如果曾子没有杀猪,会怎么样呢?这时有学生会回答,曾子孩子可能会忘了这件事情,但是久而久之,曾子不守承诺的话说多了,孩子会不在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也不会再相信父母;亦或者,曾子孩子也会成为和他父母一样不守承诺的人,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延伸,这样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意识。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守承诺的坏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懂得了做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总结

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已经初步形成,需要正确的引路者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意识加以指正,以保证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引路者”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