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探究

时间:2024-05-09

李 丹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龙山小学 江西 抚州 344000)

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学习手段。语文这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重视素养的培育,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融入情景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早读和晨读一直是语言学科的必备课程,阅读是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阅读可以触动学生在生活的中潜藏的情感,经过阅读书中的故事,被作者的语言触动。这样阅读才会经过心而不流露于表面。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融入进书中的故事,指导音译和词语断句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可以使学生不断的积累大量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学会运用这些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必读书目《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生物学著作。其中描绘了各种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是昆虫界的“百科全书”,他可以像观察人那般去记录观察昆虫生活的世界,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深切的体会进入那个神奇的世界,用另一种方式去感悟生命意义。

“神秘的池塘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美好的段落和语句是需要积累和记录反复咀嚼后才能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反复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出声的朗读中提高语言知识和文学素养。

2.深挖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的名著情节大胆有趣,引人入胜。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适合阅读有趣的神话故事,寓言童话等,情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应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解释字义和人物的情感,使故事更加立体化。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讲述神话中的背景和人物经历来与学生自身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走名著中,爱上阅读丰富知识和思维方式。在阅读中理解人物个性和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西游记》第一回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文中的思想人文因素,学生自发的爱上阅读从书中汲取智慧,让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

结束语

小学课堂和课外时间,倡导学生阅读名著,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培养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把阅读中的事应用在生活中,汲取学习经验,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经典名著阅读解读的价值在于其中的语言凝练、巧妙,塑造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名著中都有很深刻而独到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语言智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