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 晓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实验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活泼优美的语言,大胆的幻想吸引着儿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童话类课文时应站在儿童视野解读童话,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童话,感受童话的无限情趣,引领学生热爱童话,享受童话,追求童话。
童话体裁的课文在低年级教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一、二年级童话类课文平均占到23.8%,可见童话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散发、洋溢的童真、童趣,与儿童的天性和思维方式合拍,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发展想象能力,陶冶情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老师由于缺乏相关童话理论知识的和相应教学策略,致使语文课堂上童话失去了应有的情趣和魅力。
2.1 忽视儿童心理,割裂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对儿童心理缺少了解和关注,注重分析,过于强化文字的品赏,而忽略了故事叙述的连贯性与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童话常常被肢解,童话失去了完整性。
2.2 游离儿童视野,有失情趣。应试教学心理使得教师童话教学中在知识上打转,或在文本思想的感悟上深究,未能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和教学童话,学生对童话中蕴含的灵动和情趣无法体悟或体悟不深,童话教学枯燥、无味。
上述问题让童话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童真灵性,为此,笔者对如何构筑低年级完美童话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3.1 顺应儿童心理,构筑完整童话。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建立在符合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上的学习,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因此童话教学要首先要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关注情节连贯,让完整的童话流淌起来,让孩子徜徉童话中。
(1)合理安排环节,铺设情节连贯的基点。构筑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就要让故事情节连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能让故事流畅起来。如字词教学的安排,在童话教学中就应讲究。以《夏夜多美》为例,在教学中对两种不同教学环节安排进行了尝试:
第一种:学生初读课文后,进行字词检查,再梳理故事人物、内容。
第二种:学生初读课文后,梳理故事人物、内容,再进行字词检查。
课后,在对“两种教学环节不同的安排顺序,你喜欢哪一种”的问卷调查中有91.3%学生都选择了喜欢初读课文后就交流感受这种教学安排,显然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第一种安排在初读后进行词语教学无形中冲淡学生刚刚激起的情绪、情感,且当进入后续教学时,还得重新铺垫,激情。这与孩子的阅读期待相悖。由此可见,在童话教学中遵循故事的脉络,把字词教学与故事的梳理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在顺故事的“藤”中摸字词的“瓜”,落实字词教学,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情节连贯顺畅,同时也是对童话故事以情节贯穿文本这一文体特点的准确把握。
(2)串讲完整故事,架设完整情节的空间。爱听、爱讲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童话故事的教学教师应根据童话故事情节性强这一特点,采用故事接龙等一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首先,学生必须为讲好故事,充分熟读课文。其次,在熟知课文语言后,教师可对文本中重点、关键的词语、句子引导感悟,加深理解,促进朗读。
3.2 着眼儿童视野,品赏童真情趣。童话之美,在于创造了贴近儿童的世界。其言,音律和谐,极富儿童情趣;其情节曲折反复,适合儿童想象;其意味,充满人性的光泽和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教师应着眼儿童视野,感受童话的美好情趣,引领儿童经历一次审美历程,让童心在童话的浸润中丰盈而美好。
(1)在朗读中领略趣味。教学实践显示,儿童特别喜欢朗读童话,优美简洁的儿童化语言轻松活泼,富有音乐美,这与儿童朗读表达的特点十分吻合。因此,朗读是领略童话故事中童言童趣的最佳途径。
诗化的文本编排使学生对文本蕴涵的语言的节奏、律动在朗读中尽情展现,同时文本活泼、轻灵的语言也很好地被学生所吸纳。
(2)链接同类童话。文本与童话文学的超链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阅读的需求。可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或老师推荐,师生共同阅读等阅读方式,使学生童话的阅读由单一走向丰富,由单薄走向丰厚,有课文走向文学,在童话的润泽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我也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童话。”“读着童话,好像我自己就在童话故事里面了。”孩子们的这些话语就是很好的印证。
有人说:童话不只是故事,她还是一种眼光,一种思维,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只要我们善用童话教材,善教童话,把完整而富有童趣的童话带给孩子,一定能用童话点亮儿童的一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