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诵读——叩启了学生的天赋之门

时间:2024-05-09

赖灯海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诵读对一篇文章能起到深化情感体验,促使读者从中挖掘出作品中最深层的意蕴。基于此,本文试图对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关系进行研究,认识诵读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作用。

1.倾听,一切阅读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本人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亲近经典。针对低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较欠缺的现状,参照“江苏扬州邯江实验小学邱凤莲、徐冬梅等老师所推崇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工程”的实验模式,在精选了几本合适大声读的图书基础上,开展了“大声读”的班级读书活动。“大声读”对于阅读有一定困难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用耳朵倾听名著(或图画绘本)给予他们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

不需太多的道具,一本书、一张嘴、一颗心便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三要素。老师在诵读文本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情感融为一体,给予学生精神熏陶。例如我在教诗歌《瀑布》的最后一节:“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先用轻缓、赞美的语气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风中瀑布飘渺、朦胧、纤细的美姿,接着让学生自由吟诵,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然后让学生作尝试巧: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烟、雾、尘”这三个比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畏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瀑布在风中像烟一样沸沸腾瘩的“势”:像雾一样迷迷漫漫的“态”:像尘一样星星点点的“形”。

2.诵读,聆听文字里的声音

当儿童离开无拘无束的游戏天地来到学校,要让他们热爱语文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最好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向他们展示语文的美丽,让他们能“聆听到封存在文字里的那动人的声音”。朗读,作为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用清膏、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经验告诉我们:低年级,便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时期,时机错失了,那将是一种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

去年,我曾聆听了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对联课>。20分钟里,老师带领二年级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接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念: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鹂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

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当轻而脆的击掌声,柔而温的叩击声和甜津津的童声稚语送出这令人耳目一新的韵句时,整个教室一片肃静,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已身置其中。忘栖所处了。这是儿童学习的节奏,我所追求的语感,或许是受此堂课启发的缘故吧,在此后的语文课堂中,本人的讲解不多,除了认字写字外,时间与精力几乎都用在朗读训练上,在语感的培养上适应了儿童的节奏。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地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皈依。

3.背诵,让积淀化为素养

著名学者李振村先生曾说过:“什么是私塾功底,一句话,就是背诵的功夫。”私塾就是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经典不加讲解牢牢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记忆深处的东西慢慢地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与修养——这是以后无论怎么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这就是所谓的童子功!看看我们的鲁迅、胡适、巴金、老舍……这样一批大师级人物,无一例外是在少年时期下了诵读功夫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难想象,只有孩子阅读了大量的由汉语言文字构成的古今中外名著,只要孩子们能滚瓜烂熟地背诵下诸多约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与知识储备,便自然而然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气魄与视野,有了这种基础素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亦将游刃有余了。立此观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日有所诵”的教学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是否会组词造句,决定于孩子的词汇是否丰富,如果他的词汇里储备有这个词,说出来不过是展示而已。因此,笔者始终认为:是日积月累的私塾功底,叩启了学生的天赋之门。

4.积累,一片丰沃的田野

学生在“日有所诵”的坚持之下,长期以往,所引发的爆发力是惊人的。2007年,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在一次统考中考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该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班里其他学生的排名也很靠前。杨老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为什么能教出语文成绩如此优秀的学生呢?结果得知六年来,杨老师只抓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笔者认为利用诵读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选取适当的诵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研读,体味和鉴赏,从而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

4.2 应根据现代学科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阅读材料。此外,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4.3 注意学生背诵心理的个性差异。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时,需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理解,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阅读,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艺术活动中,唯有注重运用学生的兴趣规律(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和注意规律(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并充分利用教学艺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