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形成、理解、巩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刍议

时间:2024-05-09

张金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六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不管是在应试教育时期,还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概念教学均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概念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在概念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最终巩固生物概念。

1.形成生物概念

1.1 从感性到理性,在实验中形成概念。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在多种直观环境中进行概念教学,使生物体和生物界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作为形成概念的源泉。

生物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条件不允许时教师也要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生物概念。如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可让学生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1.2 运用好插图,在问题引导中形成概念。生物课本图文并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获得感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再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如在学习“生态系統”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草原上部分生物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图上有哪些生物?(略)

⑵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牧草被昆虫、野兔所吃;鸟有的吃草籽,有的吃昆虫,有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野兔和鸟又被鹰所吃。)

⑶如果某块草地被网子罩起来后,有什么现象?(小型的昆虫可钻进去,而食虫鸟飞不进去,昆虫会由于失云鸟的控制而数量大增,把牧草吃光。)

⑷如果其中“牧草”缺乏会出现什么后果?(昆虫、野免和吃草籽的鸟,这些食草动物会因缺乏食物而饿死。)

⑸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有哪些?(阳光、温度、水、土壤等。)

⑹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能否分割开来?(不可分割。)

至此,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在问题引导中形成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理解生物概念

2.1 联系生活实际,在设问释疑中理解概念。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己有知识,精心设计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和理解概念。如学习“反射”概念时,可用谈话法进行教学,逐步向学生提问:下课铃一响,许多同学走出教室往厕所跑去,干吗?而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又从室外走进教室里,为什么?其实这都是“反射”。那什么叫“反射”?然后教师解释说:“‘膀胱充满了尿’和‘上课电铃声’都是对人体的刺激,前者是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后者则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走出去’和‘走进来’的行为都是反应。那么,怎么给‘反射’定义?”教师再接着说:“如果反射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那么投石入水起波纹,是不是反射?”教师再接着问:“草履虫对外界趋利避害的反应是不是反射?”(生答:不是。叫应激性。)此时对反射下定义可谓“水到渠成”,可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定义:反射是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包括人)对内外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2.2 对比辨别,加深对同类概念的理解。在教学时,对一些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掌握知识间的相同、差异和对立统一,是巩固新概念的有力措施。

①可进行正反对比,如在学习“呼吸作用”的概念时,可与“光合作用”联系:通过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包括部位、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变。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通过这样对比,可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②还可进行近似对比,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一一异养,可分为腐生和寄生,共同点都是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但腐生是靠从生物尸体获得养料而生活,寄生是依靠活的生物而生活,二者是不同的。

对于这些概念,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使学生在对比中深刻理解概念。

2.3 处理好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关系。日常概念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概念,其特点是从直观出发,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具有主观性、含糊性:而科学概念是从事物的内部本质出发,具有概括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日常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重要基础。如在学生的日常概念中,“鱼”是终生在水中过着游泳生活,身体覆盖鳞片,有尾和鰭的动物。那么是不是具备这些特征就是鱼呢?如鯨是终生在水中生活,也有鳍和尾,但用肺呼吸,是不是鱼呢?鳄鱼可在水中也可在陆地上生活,有鳞和尾,也用肺呼吸,它是鱼吗?而泥鳅生活在水中,有鳍和尾,鳞很小,用鳃呼吸,是鱼吗?通过比较讲述,所以科学地给鱼定义应是:鱼是有尾、鳞和鳍,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

3.巩固生物概念

概念的形成、理解只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而认识的第二阶段必须通过有关练习,运用概念解决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得以巩固。如学完“两栖动物”概念后可设计如下思考题让学生判断:

⑴龟、鳄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对吗?

⑵两栖动物指的是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水、陆两栖而得名。

⑶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以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理解并进而巩固概念,从而使概念教学变枯燥为有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