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4-05-09

朱 剑

(贵州省德江县第四中学 贵州 德江 565200)

长期以来,数学课程的特点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针对教学对象个性迥异的中学生,教学的观念也必须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

1.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源自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革命。在传统的教与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应,而教师往往被定位于刺激的执行者与创造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弊端在于抹杀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随着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对人类认知规律的不断深入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中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

新世纪,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基本教育的目标在于:面向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向新世纪的挑战,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夯实“终身教育”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与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全新的、主动的学习观,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在传统教学的基本意识形态中好的数学课堂一般被认为是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随便发问,不做小动作。遵守这些规则的被称为好学生,反之,不遵守这些规则的则不被教师认可,教师也往往以此为培养学生的目标。这种传统的课堂纪律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人才,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学生不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时,教师往往因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或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用回避、压制措施,不经意间学生的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抹杀。长期以来,学生“只准独立思考,不准交头接耳”,这种做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不到暴露,久而久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只顾及自己,保守的意识根深蒂固,团队合作精神无从而谈,自私与狭隘主导其思维方式。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利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即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虽然相仿,但他们各自所处的智力发展阶段、数学能力、成熟的程度、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习的动机、学习的习惯和数学基础却是不尽相同的。通常将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依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班级整体水平较高,可多采用讲解、讨论、谈话、独立探究、独立作业等方法,多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若班级整体水平一般,可侧重于讲授、讨论、谈话等方法;若班级整体水平较低,就要选择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不管在哪个班级教学,都会有少数学生处于整体之上,还有少数学生处于整体水平之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这些学生都得到发展,避免学习水平出现两极分化,也是选择数学教学方法值得考虑的问题。

4.运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习题、练习、解答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用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要按动鼠标,课件便按照顺序进行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处于固定的一个框架中,缺乏灵活性和活力,使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去突破难点。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一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动态感和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如利用计算机可以完成平移交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实现在运动变化中研究数学规律。其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新课程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思考所面临的课题,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要求学生要学会有选择地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1世纪,我们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有许多挑战。社会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中学数学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有新思路、新举措,在互动、互助、互联、互处的课堂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总之,教学过程的改进,教育方法的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每位数学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