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胡兰兰
(贵州省福泉市陆坪罗贝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学任务观奠定了依据。只完成“教”的教学,不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当今教师教学中除了教教材,教知识,教理解、分析的同时,更要教阅读。阅读教学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成长中懂得如何把握人生方向和掌握目标。我们应致力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理解阅读的教学,掌握阅读的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燃起学生的阅读渴望和阅读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要注意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内外阅读训练兴趣的培养。作为老师,应在课内外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大声、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的有效途径。在我带的三年级主要做法是切实开展好朗读活动课和语文教学实践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训练。
然而,刚开始,我发现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读什么书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相反,他们把读书看作一种负担完全失去读的兴趣。于是我采取故事引趣、设疑激趣、表演生趣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发现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阅读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绝招》一课,在课前先利用故事的形式大致的讲述内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不仅仅吸引学生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同时课文中有肢体语言动作的让学生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于是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他们无形中也受到感染熏陶,也跟着一起快乐、大声的朗读起来。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