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9

周 静

(吉林省洮南市福顺镇中心小学 吉林 洮南 1371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生活背景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猜测、探究、交流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应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中,让数学“活”起来。

1.创设悬念式情境, 疑中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一节,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丽丽的生日就快到了,你们愿意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吗?你们高兴吗?可是,有人开始发愁了,看,丽丽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该穿什么衣服呢?要怎样搭配呢?你们想帮助她吗?学生们热情高涨,各个跃跃欲试的腰帮助丽丽,这样就达到了我创设情境的目的。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我说:“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我们来个角色互换,你们来考考老师,好不好啊?”此时,孩子们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接着我说“你们任意说一个数,我会立刻告诉你们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争先恐后地考我,有的学生甚至会出数位很多的数来考老师,可这怎么会难倒我?我趁热打铁接着质疑:“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快速找到答案的吗?”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个悬念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创设操作情境,动中悟理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模型,需要学生动手剪、拼等。有效的动手操作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推导过程,内化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一节,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图例,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呢?我们帮助丽丽搭配一下,可以怎样穿呢?学生举例。如果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条裤子或者一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可能有几种穿法呢?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种穿法,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要怎么确定呢?我们就像这位同学说的亲自配一配。合上黑板,贴图,边贴边说,我们看丽丽有一件短衣,一件长衣,一条裤子,一条花裙子,一条短裙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摆一摆,记录下来有几种穿法,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好,动脑思考,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教师创设操作情境: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想出最合理的办法自己去解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吗?于是,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卡片,进行思考,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拿出剪刀,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认真进行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学习、合作交流想出“平移法”、“割补法”等,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不同程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实现知识的探索获取过程。使学生在研究探索的情境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转化,变“学会”为“会学”,教者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3.创设生活情境,化难为易

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是学生熟悉的、关注的、感兴趣的。因此,以生活中的事情为资源来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节,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悟空分桃”的故事: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又累又饿,决定休息一会,寻找食物的重担又交给了八戒和悟空。他们俩好不容易寻来一张大饼,八戒和师哥商量:“反正一人一份,不如咱们俩先吃了吧。”悟空同意了,可怎么分呢?只见孙悟空先把这张饼平均分成两份,拿一份说给师傅留着,然后把剩下的平均分成两份,拿一份自己吃了,最后把剩下那份又平均分成两份,给沙僧留一份,给八戒吃一份,八戒一边吃一边心里纳闷,同是一份,为什么师傅和猴哥的大,我和沙师弟的小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八戒解开这个谜团吗?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将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而且将会对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

4.创设故事情境,听中获知

故事的魅力不可小觑,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屡试不爽,每每使用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 我创设了故事情境,由“猴王分桃”这个故事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思维进行教学。提问:猴王和小猴为什么都笑了?还记得刚才老师讲的猴王分桃子的故事么?猴王分桃有什么奥秘呢?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分猴子才能得到更多的桃子呢?其实,猴王就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来给小猴分桃的,无论怎么分猴子得到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根据故事情境,在用一连串的问题就把这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也很乐于接受新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多种情境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创建高效课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