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耿进超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社会环境。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构建、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创新应用意识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数学教育活动当中,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可以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具体的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此,本文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精神、新课标理念为引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客观诉求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发挥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势,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可能性”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阿凡提的故事》中财主给阿凡提发工钱抛硬币的片段,并以“同学们,你们认为阿凡提是否可以得到财主的金币?”为问题鼓励学生表达看法,进而导入新课内容——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渗透知识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明确自身的教育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数学知识点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与驱动者,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感性材料,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换为具象动态的图片或者课件,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小轿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模型图片于电子白板中展示并呈现给学生,以“如果车轮的形状是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那么会出现什么状况?”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将各种形状车轮运动的动态视频呈现给学生,随后学生纷纷得出“车子无法稳定前行”的结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将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记忆力强、理解能力不足的特点,如果教师以传统语言表达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内容,在增加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视频、图片等,做到化难为易,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点的本质,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对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高效整合数学教学资源,借助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时针、分针行走的画面,将学生按照性别划分为“时针组”和“分针组”,以“时针与分针的变化规律”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时针、分针的变化情况,于观察结束后阐述规律,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形象具体的动图,与教师拨动钟表教具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效果更佳明显。
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数学知识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知识就会直观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知识形成过程通过计算机模拟,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发挥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优势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及重点,有效夯实课堂教学成果,全面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