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后思考

时间:2024-05-09

杜建奎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通过上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我针对课堂上一些问题的处理和学生存在的困惑点,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弱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我把它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回顾总结电解质的知识,利用溶液导电性视频和电解质电离动画引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第2课时重点研究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以及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学会判定强弱电解质,判定角度有哪些?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1.学生课上存在的困惑

1.1 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概念背的很熟练,但不会运用,都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要找化合物,但往往在选择的时候随意就把单质和溶液给选上了,忽略了溶液属于混合物。

1.2 学生对电解质在溶于水状态导电和熔融状态下导电分不清,譬如氯化钠、氢氧化钠既能溶于水导电又能熔融状态导电,硫酸和氯化氢只能溶于水导电,熔融状态只能破坏离子键不能破坏共价键,熔融态能否导电能够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3 溶液的导电原因和导电能力分析不清,认为导电能力强的一定是强电解质,而且对能够增强导电能力的因素掌握不够准确,譬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那些物质能使导电能力增强,加入那些物质能够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加入那些物质导电能力无影响。电解质本身的溶解性与导电能力的关系,电解质本身的溶解性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殊不知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的电荷数。

1.4 学生对加水稀释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很难理解,以醋酸的电离为例,加水稀释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也减小,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平衡向正向移动反而离子浓度降低,加入冰醋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为什么醋酸的电离度反而降低,不知道越稀越电离的道理。

1.5 对于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和如何判断强弱电解质学生存在的困惑较多,譬如:下列哪些角度能够说明某酸是弱电解质,该酸的导电能力很弱、该酸不能与氯化钠反应、该酸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等,又譬如PH相等的甲酸和氢碘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是否相同、PH相等的甲酸和氢碘酸与锌粒反应,速率那种酸更快,PH相等的甲酸和氢碘酸与锌粒反应,那种酸产生的氢气更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甲酸和氢碘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量的关系、与锌粒反应的速率比较和产生氢气的关系等。

2.教师对存在问题的处理

2.1 对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问题教师首先在物质存在类别上进行区分,如电解质通常是一些酸、碱、盐和活泼的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是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和氨气等,让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个主观的认识。然后重点强调一些易混的物质,如盐酸、冰醋酸、硫酸、稀硫酸、液氯、液态氨气、氨水、一水合氨、五水硫酸铜、熔融的硝酸钾等教师逐个进行区分,教师在强调电解质本身不能导电,及电解质导电的条件,强调电解质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譬如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导电,所以归为非电解质。

2.2 对于电解质的导电原因和电解质的导电性问题,我给学生举例子,盐酸虽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但是把一滴盐酸放入一桶水中,导电能力依旧会很弱,反而没有醋酸的导电能力强。硫酸钡溶液导电能力很差,但硫酸钡却是强电解质,因为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了,所以强弱电解质与电解质本身的溶解性无关,如醋酸中加氢氧化钠导电能力就加强了,醋酸中加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减弱了。

2.3 对于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问题,我给学生讲解了虚拟假设的方法和求浓度商Qc的方法,首先把醋酸溶液中的水看作一个虚拟的密闭容器,把醋酸分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看作是气体分子,就把电离平衡问题成功的转变成化学平衡问题,加水稀释相当于加大容器的体积,使体系的压强变小,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正向移动,但各组分的浓度均减小,学生很快接受了这种方法。又或者给出各组分的具体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加水之后的物质量浓度,然后求出Qc与醋酸的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的方向。

2.4 对于等PH的甲酸和氢碘酸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和氢碘酸与氢氧化钠、锌粒反应问题,我给学生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譬如等PH的甲酸和氢碘酸,相当于两个不同的人逛超市,一个人非常低调口袋里有一万元钱,但手中只拿100元钱,另一个人非常高调,只有100元钱都拿在了手里,虽然表面上手里都有100元钱,但二者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转变成化学问题,等PH的甲酸和氢碘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也是不同的,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甲酸和氢碘酸,虽然二者表面上的氢离子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时二者却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以及生成氢气的量也相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既使学生提高了兴趣,又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课堂效果很好。

通过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去解释,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反思,也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